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汉明都与四省通衢:“双水双绿”亟待推广

发布时间:2023-09-0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江汉明都与四省通衢:“双水双绿”亟待推广
2023年8月7日至8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双水双绿”暑期实践团先后奔赴黄石市和十堰市,与当地的有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水稻种植农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调研,较深刻地了解了两地的水稻种植情况以及当地农户对黑米、胭脂米等有色米的了解及种植意愿等情况。
实践团前往黄石市大冶市的一家专门生产天然色素的公司,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深入地访谈。负责人表示:“华墨香黑米的色素提取量并不高,用于作为提取天然色素的原材料并不合适。”但企业表明,依旧愿意与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一起探寻与培育更适合用于提取天然色素的黑米品种。
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当地的两个村庄主要以种植白米为主,对黑米、胭脂米等有色米的了解很少,改种意愿也不高,大多数村民认为黑稻并不适合在当地种植,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利于该品种生长。由此看来,黑米在该地的宣传很少,若想推广黑米的种植,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并培育出更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黑米品种,并扩大黑米的销路,帮助种植黑稻的农户推销黑米。
十堰市是一个多山的城市,实践团成员们到达十堰市高铁站的那一刻,凉爽便扑面而来。因为多山,实践团成员从市里前往山区乡村的路途也颇为崎岖,每日都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司机师傅载着大家从城市的平坦马路开到山间的崎岖小路前往某村庄,当地的农户与实践团在黄石市调研到的情况有一些相似,除此之外,还存在小部分种植胭脂稻的农户。实践团成员对当地的水稻种植农户进行了探访,该村子的陈书记本人便是村内胭脂稻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与陈书记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村子前几年种植胭脂稻的农户较多,但近几年因为收成不佳,大部分农户都改种白米了。而种植白米的农户基本将收割的稻谷用于自家食用,不进行外销,通过种植水稻获得收入的农户少之又少。通过为期7天的调研及数据分析,实践团发现黄石大冶市某些村镇对黑米、胭脂米等有色米了解不多,十堰市当地的某两个村庄存在种植胭脂稻的农户,对黑米也有少许听闻和了解。
“双水双绿”是由张启发团队提出的概念,指充分利用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采用绿色品种、绿色新技术实行稻田种养,使“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水产等“双绿”产品,让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实践团成员调查的九十户水稻种植户中,几乎没有出现采用除了“单稻”之外的种养模式的农户,基本所有农户都不会在水田中养殖鸭、虾、鱼、蛙等动物,甚至连家中种植了三百来亩水稻田的种植大户都仅采用“单稻”种养模式。可见“双水双绿”种养模式在实践团所调研的地区普及率并不高。实践团成员依此给出了一些建议:加大“双水双绿”在各地的宣传力度,在各村内举行宣讲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号召水稻种植大户带动小户响应“双水双绿”,提高“双水双绿”种养模式在当地的知名度和采用率。
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黄石市和十堰市的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由衷希望当地的水稻种植业发展能更进一步,实现绿色健康、产业兴旺、农民富庶。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双水双绿”暑期实践团 高雯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双水双绿”暑期实践团 徐若萱 李怡卓 宋一凡
审核: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 陈轩
 
作者:高雯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三下乡金寨行:环境旅游双循环,地质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