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竹制器,可见大美

发布时间:2023-09-0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以竹制器,可见大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竹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在中国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
      为深入探索竹雕的魅力与价值、传承与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竹韵云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足专业学科优势特色,在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徐媛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去到素有“楠竹之乡”的咸宁进行实地调研。团队贯彻文旅融合、非遗传承的思想,着眼于非遗传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实现非遗的数字化传承和活态传承。
Prat 1 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6月29日,“竹韵云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开启了实地调研之旅。6月29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本次行程的第一站——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金馆长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馆内的各种竹制手工艺品,并对每种竹手工艺品的产生背景、制作方法和用途进行详细介绍。团队成员针对竹雕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传承方式和文化传播与金馆长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到竹雕手工艺人出现年龄断层的现象,竹雕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并就新时代如何实现竹雕的传承发扬,凝聚更多新鲜血液创造价值等问题进行思考探讨。
通过与金馆长的交流,实践团了解到,竹雕的其中一种形式为用竹雕来记录当地的传说故事,即将咸宁市的民间传说雕刻在竹子上。咸宁市民间文学资源丰富,流传三国传说、张乖崖传说、李闯王传说,而咸宁机智人物故事尤为引人注目。据估计,咸宁市机智人物多达30余人,且都有成组的系列故事。例如,以钱六姐为典型的才女型机智人物故事,以张家十牙为代表的劳动者型机智人物故事,以焦四艮、黄庭煜等为代表的文人型机智人物故事,以李太清为代表的官宦型机智人物故事。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还有许多装饰用的竹雕摆件、竹雕挂画。竹雕的魅力蕴藏在作品的一笔一画、一雕一刻中。

图1 金馆长为实践团讲解竹文化

图2 咸宁机智人物故事竹雕

图3 琳琅满目的竹制品
       除竹雕外,另一种竹手工制品——咸宁罐在当地也颇负盛名。咸宁罐是《余氏头痛病疗法》传承人骆传洲发明的中医疗治所用竹制罐。咸宁罐为骆传洲医生用咸宁的楠竹所制,专门用来治疗头痛,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而使用大小不同的罐来进行治疗。治疗不同程度、不同的穴位的病,所使用的罐的大小、开口方式、切口大小等均有所不同。

图4 咸宁罐
 
图5 实践团与金馆长合影
 
Prat 2 湖科布谷鸟工作室
       告别金馆长后,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湖北科技学院内的大学生孵化基地三楼——布谷鸟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2017年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成立了布谷鸟公益组织,并在校内设立了布谷鸟工作室。2021年,布谷鸟工作室成员发展到近百人,团队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北布谷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对竹编艺术的兴趣和艺术修养的同时,专注竹编文创产品研发,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竹韵云书团队成员与布谷鸟工作室的成员李林涛和指导老师柳燕子就竹制手工艺品的活态传承、宣传方式、如何形成产业经济链和目前遇到的困境进行了深度探讨,在创新发展与活态传承、工艺性与实用性、非遗产品+新技术、数字非遗、价值共创、资金链流通、场地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实践团了解到布谷鸟公司已有较成熟的产业团队,并且开始盈利。布谷鸟公司主要面向竹编的活态传承和产业链打造,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协商,制定出竹编产品的图样目录,然后在线上购物平台售卖经工厂加工的手工DIY材料包,附赠教学视频,同时也在线上平台出售手工制作的竹编制品(如竹灯、竹发簪、竹篮等),打造竹文创产业经济链。对于团队成员提出的关于非遗手工艺品的宣传方式和市场定位的问题,李林涛学长建议在非遗宣传过程中,先让绝大部分人知道,再努力让全部的人知道,让非遗产品较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增加非遗产品曝光率,先让大众有想要去了解的欲望,再选择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帮忙宣传非遗产品。对于手工DIY材料包的消费者,要致力于给其提供良好的非遗手工艺体验过程,对于更注重产品精美度的高端消费群体,可与非遗传承人协商,建立非遗传承人和高端消费者的联系。
柳燕子老师热情邀请实践团成员体验非遗手工艺,并找出工作室内已处理好的竹篾,对实践团进行现场竹编教学。亲身体验竹编使实践团深刻感受到竹编工艺的精细和学习的困难,领悟到非遗传承的必要性和困难所在,对非遗传承人的敬佩更甚。
 
图6 工作室内竹编制品

图7 柳燕子老师带领成员体验竹编

图8 实践团成员与柳燕子老师、李林涛学长等合影
 
Prat 3咸宁竹子博览馆
       6月29日下午,实践团参观了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竹林和咸宁竹子博览馆。在竹子博览馆内,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咸宁的竹子种类和竹林的分布情况,对咸竹的历史,竹雕制品和竹手工艺品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博览馆内的竹鞋、竹笠、竹亭模型、竹四合院模型、竹楼模型、竹浴盆、竹盘、竹制点心盒、竹箱、竹制镇纸、竹桌椅、竹花瓶、竹鸟笼、竹莲蓬等展品更是让实践团感受到咸宁人民的智慧和手工技艺之精湛。无论是哪种制品,精美的成品背后都蕴藏着精细复杂的工艺和美好朴实的情感。

图9 咸宁竹子博览馆

图10 各种竹雕工艺品

图11 实践团合照

结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竹雕是竹文化的一部分,而竹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竹韵云书”将继续深入挖掘竹雕的发展过程,传播方式与机遇,响应国家号召,为实现文化振兴、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竹韵云书暑期社会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三下乡金寨行:环境旅游双循环,地质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