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度,我去沙漠种种树
2023年七月中旬,因机缘巧合报名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绿格公益团去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博龙基地种树治沙的活动,伴着炎炎烈日一行六十多人踏上了去往沙漠的火车。
来到沙漠的第一天,我们乘坐着专用交通工具--大皮卡,前往腾格里沙漠腹地,伴随着漫天飞扬的沙子是我们新奇的呐喊声,殊不知迎接我们的将是怎样的挑战。
首先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一望无垠的黄色沙丘,只有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才会有零星的植被,而在远方成片的绿植更是少之又少。这是沙漠原本的模样,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则是为他披上绿色的新衣。当看到漫天黄沙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只有种树,只想在有限的时间多种一点。站在沙漠中,时间仿佛真的暂停了,我们感受沙漠的一切,感受生活,感受身边的人。
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生存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映入眼帘的居住环境是一个仅可遮风两面通风的铁棚,大家将自己的帐篷搭着,每个帐篷紧密相连,在这里大家彼此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所有的用水都来自一处从地下抽上来的水龙头,在这我们明白了水资源的珍贵。环境恶劣,条件简陋,甚至要捡牛粪生火、喝沙漠里的碱水,连想要使用手机都要爬到几十米高的沙丘上才勉强有一点信号。
解决了住宿问题后,我们便要准备真正的任务了--种植梭梭苗,因为特殊的环境使得植物的存活率较低,而当地的护林者也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发现了冷冻梭梭苗的成活率更高。基本的种植步骤需要一人挖另外的志愿者需将每根梭梭苗的根部对齐后种下,考验队员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耐心程度。 在日复一日相同的过程中,我们虽感到枯燥乏味但又想到这是护林者的日常,不由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也不再抱怨,而是将每一个梭梭苗用心种下,饱含着期盼他们长成参天大树遮风挡沙的未来。
虽然知道自己为沙漠做的只是一点,但是每天一点点,每人一步步,这片沙漠有朝一日就能成为一片森林,“直至风沙止步”这句话在此刻有了意义!有些人会问这些梭梭苗真的会长大成树吗?有人会质疑来到沙漠的初心,但实践团的心里都有着共同的答案,人生是旷野,连风都是自由的,也不必带着答案来。其实很多事情甚至是绝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因为有所谓的“意义”,而是因为你去做了才成为意义。“出发”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又何必执着于是因为远大的理想又或是心里的冲动呢?在这样的过程中,在人与人、人与自然最朴素的连接中,就着触手可及的漫天星空,每一位同伴的笑容和美丽,再度回望来时的路,我想会有着不同的注解,不论何种都一定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体验。相遇也是意义的一部分,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是浪漫。
只有当我们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当我们真正感受到紫外线射进毛孔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的看见西北飞沙走石、荒凉萧瑟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治沙的意义和重要性,也终于明白“社会责任”就是如此尖锐且不可回避的词汇。也一瞬间明白了在治沙前线的守林人夜以继日的付出,会为如何提高苗的存活率整宿翻来覆去,也会为了不知何时到来的沙尘暴忧心忡忡,他们是可爱的人们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忍耐着与世隔绝的寂寥。
我想,我们心中都有着对土地和家国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用脚步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中。”960万平方公里,太难走完,也因此要试着走起来,趁青春不遗憾。总之,既然要过完四十度的夏天,那就去选择一个不平凡的夏天,那就去沙漠种种树!
作者:黄钧茹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四十周年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
- 09-03
- 争做时代先锋,做党的坚定支持者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代表会议中强调:“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