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郧阳博物馆,学车城古历史
为了深入了解车城十堰历史,学习车城建设过程中的红色精神根源。7月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郧阳博物馆,通过浏览郧阳博物馆展品,采访讲解人员,学习车城建设精神,展现当代青年风采。
上午,队员们来到郧阳博物馆。在进入郧阳博物馆之前,队员们首先对郧阳博物馆历史做了一定了解。1960年,郧县博物馆设立。
1961年,郧县博物馆在文化馆内设一名文物干部管理郧县文物工作。1981年,郧县博物馆迁往现址。2000年,郧县博物馆经扩建改造,并对社会公众开放,更名为郧阳博物馆。
2003年,郧阳博物经批准成立郧县文物局,与郧阳博物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8年8月,郧阳博物依国家文物局文件精神,对公众免费开放。
走进郧阳博物馆,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道:“郧阳博物馆占地面积308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文物库房60平方米,布局主体建筑为四层楼房,一楼为工艺品商店,二、三、四楼设为展厅,其中二、三楼走廊部分为办公区。”
走进郧阳历史文物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老的历史文物,它们静静地斜卧在玻璃窗内,一任流年似水,荣辱不惊,只在游人的耳畔轻轻讲诉着过去的故事。它们嘲笑,嘲笑时间的无能,2000多年的光阴也无法湮灭它们的传说,它们骄傲,骄傲它们曾见过太多的王朝的衰败与诞生,它们高兴,高兴至今还有那么多的小辈去关心慰问,那些陈年旧事还可以一代又一代得讲下去。
走向下一个展厅,队员们看到的是南水北调郧县地上文物搬迁复建模型。郧县人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不惜搬迁,为汉江流域的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所作的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是华夏大地走向民族复兴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辉煌写照。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水利工程,凝聚了中国人的力量,焕发出中国梦的异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京津冀豫人民昌盛、社会繁荣,郧县人民将坚守中线水源区的澄洁清明,世代接续,团结一心,奋斗前行。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古人智慧的伟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小小的博物馆,保藏着横跨几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依旧在博物馆更新中,人类的文明也一直在历史中延续。
作者:张忠玉 来源:十堰市博物馆
- 听老党员故事,学红色精神
- 为学习优秀党员精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 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访学校老党员邱春正教授。
- 09-01
- 访党员教师,寻红色记忆
- 7月3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 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访了学校党员教师——孟甜老师。
- 09-01
- 走进南化塘,感悟红色精神
- 为发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展现当代青年风采。7月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来到十堰市南化塘烈士
- 09-01
- 访张振武小学,学革命精神
- 为发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展现当代青年风采。7月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张振
- 09-01
- 访施洋纪念馆,感革命精神
- 为发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展现当代青年风采。7月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施洋
- 09-01
- 探圣水茶场,寻振兴之路
- 为探究了解竹山县脱贫之路,7月18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竹山县圣水茶场,通过参观圣水茶
- 09-01
- 访郧阳博物馆,寻杨献珍足迹
- 6.3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郧阳博物馆杨献珍纪念展区,参观杨献珍革命事迹展厅,追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