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
为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精神,培养时代新人责任感。8月1日,建军节这天,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寻迹探忆筑梦实践团队来到临沂市沂水县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联合社区负责人张书记邀请抗美援朝老兵,开展老兵宣讲活动为实践队员和社区小朋友们讲述革命故事,探寻勋章背后的历史脉络,并深入采访了退伍老兵,了解红色历史活动。
“你们要听话,好好读书”
历史刻骨铭心,时刻警示少年保持清醒。重着军装,身佩军章,老兵爷爷为同学们讲述着那过去的事情——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四天内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他提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直接代表了人民。当时朝鲜只与志愿军仅一江之隔,美军连续换了三个指挥官,他们不怕牺牲,将其通通打败。“真的很钦佩那些志愿军战士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安定。”一名实践队员说道。
精神薪火相传,永远激励青年奋发进取。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将象征革命胜利的红领巾传递给了爷爷,志愿者们也向爷爷敬献了鲜花。爷爷胸前的勋章在夏日的阳光里闪闪发光,其中一枚是抗美援朝纪念章,它的编号是2020160725。在场的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都没能够解释这列数字的含义。“2020年这枚勋章的时候,当年的士兵还剩下160725倾听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
人。”谈到这里,老兵爷爷的眼眶湿润了,那些无数革命先烈虽已不在,但他们的红色精神将永存于当代人、未来代代人的心中。
时光的车轮向前,每一天都在书写历史。在临走前,他还在嘱咐社区的孩子们,大家要听话,好好读书。闪耀的勋章将引领当代青年的路,爱国情在同学们心中深扎。在红旗下,实践队员和社区里的孩子们为老兵爷爷戴上象征革命的红领巾,并献上鲜花。年轻一代举起的敬礼的手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感恩,更是对未来有所为的坚定。
“祖国需要我,我随时都可以付出。”
赛道的接力永续,需要拼搏奋斗。这一次,队员们来到了李爷爷的家里。通过退伍老兵亲口讲述,队员们亲手记录,希望能还原最真实的红色故事,提高队员们的尊老爱老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刚踏进房门,队员们看到一个年迈但是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沙发上,他就是李爷爷。奶奶告诉队员说,爷爷的腿脚已经不太好了。正当队员们坐上沙发之时,老人慢悠悠地说:“我的身体还刚刚的呢。只要祖国还需要我,我随时都可以做点什么。”
正是过去的战争生活锻炼了他这种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对于过去生活期间的旧物件,他都是如数家珍。那段军旅生涯成为他人生中最难以忘记的一段深刻时光。
谈及抗美援朝时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吃饭。白天的时候又不可能生火做饭,因为生火冒出的烟灰很容易被敌军发现。晚上的时候要赶路,所以不能浪费晚上的时间去做饭吃,虽然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随身携带的干粮,但是就算怎么省着吃,总会有吃完的那一天,这样还是要寻找解决办法。如果是在国内,大家伙还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征集粮食,但是现在不一样,大家都身处国外,而且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敌人不知道,地方政府更不知道,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像在国内一样征集粮食。就算再冷再饿,战士们也只能忍受着。
恶劣的环境没有磨灭他们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励他们斗志,正是有成千上万像倪绍闻一样的士兵远离家乡守卫在国家的边疆,才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并且守卫了祖国长久的和平。
采访的最后实践队员和爷爷奶奶一起翻看了泛黄的相册,里面满是英勇的青春记忆,脸上难掩的微笑是老人对岁月往事的欣慰。
以实干笃定前行,每一步都不容易;用汗水浇灌收获,每一个人都了不起。经过这一次采访活动,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抗美援朝时期的边防战士真实的基本情况。双方的交流,给老人带来了欢声笑语。实践队员表示,自己真切体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了以后努力为国家建设奋斗的决心。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