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红色故事,传承沂蒙精神
为追寻红色足迹,体悟红色文化,切实弘扬沂蒙精神。8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寻迹探忆筑梦实践队前往沂蒙精神发源地临沂探寻当地的红色故事,感受这片土地里积累百年的红色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其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其外形像是两面鲜艳的红色战旗,酷似孟良崮大崮顶山形。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展厅内,一幅幅军民同心的感人画卷呈现在队员们的眼前。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与真实存在的文物,队员们熟悉了孟良崮战役的历史,陈毅、粟欲等首长战时指挥的场景展现在队员们的面前。随后实践队员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入烈士墓区。成员们为粟裕将军献花并三鞠躬,在引导员的带领下祭拜长眠于此处的2800名烈士。
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红嫂的故事早已浸润于沂蒙人民的血脉里,也深深地吸引着实践队的各位成员。在沂水县的沂蒙红嫂纪念馆,成员们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述的红嫂故事。队员们了解到了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王换于扶养英雄子女,李桂芳统筹补给支援前线,陈若克为保护情报宁死不屈等感人事迹。红嫂们为革命甘于奉献的精神使队员们发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感慨。成员们又前往红嫂生活体验展区,亲自动手观察并体验了摊煎饼、缝军衣等活动,亲身体会了当初沂蒙红嫂们的生活。
在沂蒙革命纪念馆,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再现了那段沂蒙革命战争史,凸显沂蒙特色和时代特征,给成员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走进馆内,“中国抗战第一村”渊子崖、舍己为军的沂蒙红嫂、整山治水厉家寨……一幕幕军民同心的场景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呈现了出来,实践队队长张旭观看时不禁感悟:“在这片土地上可能没有突出的英雄,因为每个群众都是英雄”。
“雄心壮志铸不朽,寒衣马蹄诉荣光。”革命老兵是红色精神的直接传授者。成员们前往河东区汤头镇,探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逯洪义。逯洪义老兵如今已是九十五岁高龄,虽然因为年迈而口齿不清,但依然坚持为实践队员们演唱了五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虽然逯洪义老人的演唱声音含糊,但实践队的各位成员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听到的最动人的歌曲。据逯洪义儿子逯叶生所说,他父亲的记忆在一年前开始衰退,但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却从未忘记。
当代人或许永远无法体会革命战士当时的艰辛,但永远都会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前辈们可能会越来越少,但他们的精神一定会被我们传承下去。”实践队队员王公正如是说道。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伟大的女性群体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称为“沂蒙红嫂”。新时代的临沂,也有这样一位爱国拥军的新红嫂。沂蒙追寻实践队前往朱老大食品厂,探寻“最美兵妈妈”的故事。“拥军不下岗、拥军不退休。”朱呈镕女士在新时代的爱党拥军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22年间,朱呈镕行程50万公里,走访慰问600多支部队,收养12名孤儿官兵,同时认下了5000多名“兵儿子”。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爱国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孕育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