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合肥工业大学
“观生态、品文化、探科技,保护母亲河行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兰州保护母亲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参观兰州大学校史馆,随后与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展开学习交流会。
黄河滔滔,兰山苍苍,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在周边交汇,丝绸之路向西而去,连接世界——这里是兰州。正是在这座独一份的苍茫“金城”,坐落着一座宏阔大气的——
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如今已有百年历史,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兰州大学在兰州市区受到办学空间的影响和制约,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高教事业发展形势。为感受百年兰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赋能生态的深入发展,为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合工大学子满怀热情,开启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之行。
首先,队员们前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校史馆,感受百年兰大的风采。兰大校史馆展区部分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校史展区和黄河古象厅,第二层分布的主要是校史展区和历史文化展区。第三层分布了民俗展厅,古生物展区和动植物标本展区。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是兰州大学的校训,踏入校史馆第一步,映入眼帘的浮雕上这八个字最为吸引眼球。主持筹办国立兰州大学的辛树帜校长在1957年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应邀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在听了他对发展全国农业生产和开展古农学研究的汇报后,毛泽东称赞不已,并说他的名字取得好,“辛辛苦苦,独树一帜”。兰大校训中的“独树一帜”即出自于此。
图为队员们观看题字。陈祥烨摄
不同时期的学校印章,一张张陈列的文献资料,从开始“息心戮力融西东”,辛树帜校长兴建校舍、延请名师,兰州大学海纳各地学子,合并高校,到如今“一抹若雷怀天下”,通过“211”“985”工程建设,务实本科生教育,拓展研究生教育,兰大百年历史,就是对校训
“自强不息”的最佳注解,坚韧和大气是她的气质,血管里则流淌着浪漫与奋进。队员们被兰大之傲骨所吸引,参馆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观摩馆藏文物,不禁感叹:“希望我也能像兰州大学一样,遇见困难绝不退缩!”

图为兰州大学各时期印章。 陈祥烨摄 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指引,来到兰州大学闻名全国的学术界泰斗简介展区。自1909年建校以来,兰州大学人才辈出,他们是所有兰大人的向心力,为莘莘学子做好榜样。“至公之梦,始寂终赫”是兰大学者精神的凝练,是对他们的最高殊荣。
兰大百年辉煌,一定有金城千百年来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面前是沉睡在沼泽中数万年的黄河古象骨架模型。这头黄河古象的学名为师氏剑齿象,是迄今位置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具师氏剑齿象化石。这具化石模型,是兰州大学原地质系、中科院、甘肃省博物馆相关专家一起完成发掘和研究工作,兰州大学实力与精神的见证,影响着兰大代代学子。接着来到古生物展区和动植物标本展区。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的竹叶青,飞檐走壁的羚羊,甘肃省省鸟红腹锦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各种繁花绿树,飞禽走兽,种类纷繁是生态平衡的象征。现如今,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与入侵,严重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兰州是国家工业重地,黄河受到重金属和工业废水的污染,以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的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已是燃眉之势,必须采取行动,队员们更加肯定本次三下乡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非凡。
结束兰州大学校史馆参观后,队员们与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举行交流会。兰大老师热情讲解兰大以及学院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学术成就。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同时队员们准备充分、踊跃提问,老师耐心解答。交流环节,队员们和兰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相互分享了学习心得、校园生活、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整场交流会轻松欢乐,队员们收获满满,感受颇多。会后,兰大老师为队员们精心准备富有兰大特色的礼品,队员们纷纷表示感谢。最后兰大师生与队员们期望两学院能都继续展开相关合作交流活动,搭建两学院学生之间友谊之桥。
图为兰大师生与队员们开展交流会。 陈祥烨摄
图为队员与兰大学生合影合影留念。 李若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