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白塔岁月沉浮,尽享黄河人文风韵--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
为发扬黄河流域悠久历史文化,促进母亲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兰州、敦煌 “观生态、品文化、探科技”保护母亲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兰州的白塔山公园与中山桥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探访当地居民来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宣扬当地深厚的黄河母亲文化,增强人们对于母亲河认同感与归属感。
这是团队来到兰州的第一天,当日下午,伴着滔滔江水声,团队对蟠结黄河岸畔的白塔山开始了寻访和调研之路。登上第一段阶梯,脚下的中山桥映入眼帘,其横跨黄河,气势非凡。继续向上,团队遇到了很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并对其进行了调查:牌楼匾额《地天泰》昭示白塔山古建筑群“地天泰”的文化内涵,以臻天地阴阳和谐,万物通泰;凤林香袅牌坊正面“凤林香袅”,背面“秀映三台”,点明借景,启示游人寻觅山外山、景外景;法雨寺鸱吻插一把宝剑,此处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奇故事出处……
经过半小时的攀爬,成员们抵达了山顶的白塔寺。“白塔连云起,黄河常雨流”,寺中矗立着兰州城市地标之一——白塔,成员们在此开展调查,与当地人开展深度交流,“ 30年前我在白塔山顶上俯瞰兰州,10层以上建筑有50栋左右,如今我在白塔山俯瞰兰州20层以上建筑有几百栋,这真是天翻地覆啊!”这是一位当地居民的阐述。白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兰州的繁荣与发展,传唱历史和文化的烙印。零距离拥抱着白塔寺中的白塔,让成员们深感兰州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
带着对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调研结果,团队继续前往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探寻甘肃红色文化。通过一件件饱含历史风霜的展品,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成员们仿佛又重历了甘肃工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团结抗日、争取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感受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队员们都纷纷对这段历史文化肃然起敬。

图为团队成员在甘肃工委纪念馆前合影留念。饶鑫龙 摄
白塔山之行的第三站是文化浮雕桥,这里是丝绸之路文化的聚集地。首先团队队长为成员们讲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大家纷纷就自己的了解开展热烈讨论,初步构建起团队对丝路文化的理解。沿长廊,步台阶,队员们继续浏览后方的浮雕,将每一幅画背后的文化故事挖掘出来,丰富完善了团队对丝路文化的调研结果。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讨论文化浮雕。陈祥烨 摄
傍晚,团队的最后一站来到了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通过阅览桥头的碑文,成员们了解到这里也曾是一处战火纷飞的地方。解放兰州战役,解放军占领黄河铁桥,兰州从此解放。百余年来,中山桥不仅见证了兰州的兴衰,承载了兰州市民的记忆,同时,中山桥的命运也折射了中国自晚清以来的曲折近代史。
若说百年前的中山桥是一位勇毅无畏的壮汉,如今的中山桥则摇身成为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成员们通过在周围开展调研,与附近前来游玩的居民们进行交流,发现“饮一杯三泡台闲坐河畔,静赏壮阔黄河风情”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中山桥文化。从战火纷飞到闲适观景,团队在中山桥的历史变迁中,感悟兰州文化的多彩,弘扬伟大红色文化与精神,也推广黄河流域多姿的人文文化。
白塔山与中山桥都见证了兰州的沧桑变化。团队在这次的黄河沿岸之旅中,体悟了甘肃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感受丝绸之路的文化碰撞,品味黄河流域人文文化的变迁与繁荣。
作者:隋新燕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观生态、品文化、探科技,保护母亲河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