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郑大学子三下乡:青年留下来,助力乡村“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3-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挖掘新时代大别山红色基因,促进大别山精神的弘扬与发展,激发青年学子投身家乡建设,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幸福果”团队以“红色基因‘郑’传承,青春接力大别山”为主题,于8月12日,赴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光山县东岳村开展实践活动,走进乡村典范人物,挖掘乡村振兴故事。
旧乡村“新”变化
       东岳村原有“花鼓之源,古坊东岳”之美称,以花鼓戏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村内广为流传,但由于乡村发展固化,在2018年才实现脱贫摘帽。如今的东岳村,宽阔的通村路,崭新的民居,广场上欢笑嬉戏的孩子们,游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如画的田园风光……一幅乡村振兴的唯美画卷徐徐铺陈。眼前的这一切很难让人想起这里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
       2022年,光山县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县率先启动试点工作。引入“余粮乡创”团队,立足将东岳村打造成民俗文化振兴示范地,成为光山县乡村振兴的“门面”。
       东岳村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找对路子大胆走,目前的东岳村,已经成为时代化的“新农村”。
悟乡情“留”下来
       青年党员魏萌娇是余粮乡创的一员,今年大四毕业的她选择到东岳村,在余粮乡创负责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她与光山的渊源,起于疫情时期。
在许昌学院就读的她,因许昌市疫情严重,被转移到光山县内。“许昌和光山也不是什么临近的城市,但它愿意派大六七辆大巴车,愿意把我们接到这边来,吃的住的条件都非常好。”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到光山县工作,魏萌娇回答说:“除了疫情期间感受到光山县的乡情,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我个人也是一名青年党员,到基层来也是一种责任,为群众办一些事情。”
        原本是“家庭主妇”的崔红梅,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通过朋友的介绍加入了余粮乡创团队。“爱乡村”是崔红梅最先想到要留下来的理由,“如果你谈不到爱的话,你留不住的”。来到东岳村之后,她明显感受到生活和以往变得些许不一样了。从前在城市里的日子,上班带娃、按部就班、一成不变。但村子里的日子却不一样,接待游客,帮助村民……
新乡村“走”出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人才的参与,乡村也需要更多像“余粮乡创”一样的“年轻”助力,把乡村还给乡村,发挥青年力量,从青年人视角创新,助力乡村“走”出去。
       魏萌娇告诉实践团成员,“我们公司有很多青年人,包括我们的老板,虽然年龄比较大,但心态非常年轻,包括我们的领导层和管理层,都是非常接纳我们青年人来到这里的。”
       除了“余粮乡创”,光山县还引入了很多“年轻的血液”,洛阳卡卡红色故事剧本杀、南王岗数字游民等,这些年轻化的产业吸引了很多青年人去“沉浸式体验”,同时也为返乡青年提供了符合他们需求的就业岗位。
      “其实很多人只是不了解,通过这些新起的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发现这里有吃的、有玩的、有文化、有底蕴,会让更多的人留在这里,这个地方,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再去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这里建设乡村。”魏萌娇感慨到。
        为吸引更多青年关注家乡发展,实践团成员将实践途中搜集到的红色故事融入更加生动有趣的说法,改编成年轻人青睐的“新”故事,将乡村发展路上故事“讲”出去,油茶大亨陈勇“金果果”和中国好人周玉梅“红苹果”成功在光山县、金寨县讲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千千万万个“东岳村”,需要千千万万个“新青年”,让更多的青年人“留”在乡村,发挥青年人的才智与干劲,汇聚青春力量,发展新乡村,让乡村“走出”乡村
作者:幸福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探究高新区模式下的城边乡村振兴发展——高新区发展调研小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