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并进,探索农业民生新模式 首先,实践团员们近距离见证了村庄的发展成果,参观了农田等乡村旅游景点。路下徐村的村民们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该村还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农产品展销、旅游vlog体验站牌,以及设置村直播基地直播卖货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消费,推进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同时,实践团成员们来到黄杨尖村卫生室,在咨询专业人员以及结合队员们的专业知识之后,制作了食品安全宝典,并向村民以及游客普及相关知识。然而,这仅仅只是为路下徐村的民生福祉建设添砖加瓦。路下徐村为村民们建立了设施完善的老年协会、民生议事堂、科技便利的未来药房等,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乡村振兴事业擦亮民生底色,在致富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探寻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乡土精髓 秩秩薪火,幽幽华夏。紧接着,实践团员们积极参与了路下徐村的传统文化手工活动,如活字印刷、造纸、扎染,欣赏了文化礼堂的木偶戏等,感受到了浓厚的非遗情怀。“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在书坊中,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古法技术的温度与魅力。在文化礼堂里,傀儡的一提一动都有那悬丝风采。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不仅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加强文化与旅游业态融合,激发文旅消费潜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挖掘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励社会责任担当 本次活动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众多当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店主,例如台湾卤肉饭的老板,十一年前只身从台湾来到舟山。他在采访中提到,不论是从周围基础设施的便利还是村民的生活水平来看,路下徐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乡村振兴的新范本。
同时,实践团成员还采访到了酒坊的经营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向队员们细细叙来酿酒的历史及工艺,述说一年前来到路下徐村宣扬中国酒文化的初心。“酿造出有生命力的酒”,他从繁华中沉淀自我,势要捍卫酒文化的本心,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激励着实践团成员赓续文化血脉的决心。
一叶可知秋,见微而知著。路下徐村的乡村致富路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贡献与付出。实践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与许多村民殷切交谈,倾听他们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惑。当问到如今的生活时,“爽快”“舒服”是最常出现的字眼。唯有真正走进群众,才能在乡村热土上扎实振兴之“根”。

国之振兴路,吾辈当自强。经此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力量,也明白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将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以实践活动的收获为鞭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乡村振兴“逐梦者”,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