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媒体报道的渔民海上作业意外伤害情况愈来愈多,舟山市由于岛屿众多,地势多变,海域辽阔,气象风险较高,给当地作业的渔民带来许多潜在的危险。目前,省市对渔民出海安全情况关注度愈来愈高,让渔民朋友们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护知识势在必行。今年7月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主动与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组成浙江海洋大学“一船一员一箱,守护渔民平安”实践团,重启渔民培训。为渔民们带去了红十字的温暖,用行动诠释红十字“救”在海岛,“救”在身边。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老师与参训人员大合影
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一船一员一箱,守护渔民平安”实践团成员来到嵊泗县菜园镇黄泥坎村,由于对当地渔民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们先对当地的渔民展开了简单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初步了解到他们的急救知识掌握度正如我们所预想的并不是很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修改了急救培训授课重点。


图为参训渔民参与填写调查问卷
考虑到出海渔民的特殊性,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陈晓燕老师在正式的急救知识讲解前,讲述了渔民朋友们在出海时建议携带物品以及可能出现的伤情及处理办法,在与渔民朋友的课堂互动中看得出他们真的很需要这些。

图为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陈晓燕老师讲解生活中常见救助误区
对于渔民来说,在船上面对的可能更多是肢体创伤,于是陈晓燕老师对心肺复苏、骨折创伤包扎、止血包扎、气道异物梗阻等四部分内容做了详细教学,并讲述前不久发生在我校的食堂阿姨用海姆立克法成功救助学生的真实案例,让渔民朋友们真切的感受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图为陈晓燕老师讲述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考虑到渔民朋友们缺少实际急救操作经验,指导老师安排了实操环节,红十字会志愿者们分组带领渔民朋友们实际操作,对于他们的操作错误予以纠正,让他们亲身体会急救包扎。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渔民实操练习心肺复苏
最后在均考核通过后,我们向所有参训渔民发放急救箱。听到他们说的一句句“真好”“太好了”,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换来了成果。培训期间,天气炎热,但是团队成员没有一句怨言,指导老师艰苦授课,团队成员积极配合,渔民朋友们认真听课。有一位渔民通过培训就意味着一搜渔船多了保障,培训增长了渔民的急救知识,同时增加了我们心里的成就感。

图为考核通过后渔民朋友们排队领取急救箱
通过心肺复苏的操作培训,渔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正确拨打120,进行准确按压并正确使用AED;通过骨折创伤包扎的教学,使渔民们在作业时受伤能及时运用药箱中的三角巾等进行处理,避免伤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此次在嵊泗县开展的培训,我们将更多实用的急救技能带到海岛上的渔民身边。团队成员也将始终贯彻项目初心,将行动真正落到实处,把急救知识推广到更多区域,守护渔民平安,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心无旁骛,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