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共建“睦邻”模式,创新巧绘“银龄”蓝图
2023年7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守望相助”乡村互助养老国情观察实践团队前往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村,与市民政局派驻潦田村第一书记焦梅进行了对话。通过焦梅书记的叙述,实践团队对当地养老服务的创建过程、地域特色、未来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缘起:养老模式如何从无到有?
通过采访焦梅书记,实践团队进一步了解了睦邻点、助餐点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高淳作为睦邻点的先行先试区,与当地民政局实行挂钩帮扶已有17年之久,因此在民生保障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睦邻点初始功能一般是喜事、丧事、节日活动的村民聚集点。通过街镇给定指标、居民自愿提供闲置房屋以及升级改造,建立起为周边老百姓提供助餐、娱乐休闲服务的场所。
特色:农村助餐点的挑战与创新
除了助餐点、睦邻点的创建过程,焦梅书记又向团队介绍了助餐点的地域特色。与城市“社区食堂”相比,农村助餐点具有服务对象消费能力低、服务半径大等现实困境。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的用餐需求,助餐点的用餐费用往往低于其实际成本,缺乏合适盈利模式。
针对以上困境,焦书记谈到了潦田村“以菜换饭”的探索道路。通过老人用自家剩余蔬菜到睦邻点换饭,再向社会组织销售低于市场价的菜品,可以建立助餐点的盈利新模式,从而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推动常态化运营。
设想:养老服务模式的未来规划
除了“以菜换饭”的模式创新,焦梅书记谈道了扩大服务范围的未来规划。目前的睦邻点主要位于村落的最西边,由于沈家村的跨度较大,可以辐射到的东边住户较少,存在着老人出行的交通安全等问题。未来沈家村东部和临近的张家沟自然村正在计划建设新的睦邻点,以降低服务半径,为老人提供更大的便利。
焦梅书记在采访中谈道,在养老服务模式开展之初,也曾遇到一些老人认为助餐点是在“开饭店赚钱”等不信任的状况。但是通过享受实际的养老服务,与志愿者、村干部逐步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连接。“一件小事暖人心,百件小事聚民意。”只有惠民、便民、利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建立自身服务口碑。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文传学子开展传统艺术发展传承调研
- 南京云锦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为中国丝绸之瑰宝,锦中之极品。云锦手工妆花织造技艺达到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境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 08-21
- 重任在肩,踔厉奋发|西师学子三下乡
- 为了切实体悟艾黎先生精神,让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增长智慧、增强才干,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跟着总书记足迹,学思践悟新思想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