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时代历史,体会大寨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时代历史,体会大寨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背景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大寨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8月5日,实践团队来到山西省大寨村,景区保存了红旗广场、郭沫若纪念碑、陈永贵雕像、团结沟渡槽、大寨文化展示馆、大寨田等著名人文历史遗迹,以及首战白驼沟、三战狼窝掌、奋力抗洪灾、三不要三不少、搬山填沟造平原、科学种田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大寨文化展示馆一共包括四个展馆。第一个展馆是文化名人在大寨和大寨人的文化生活。其中反映了大寨人的事迹和精神,很多文化名人学者纷纷到这里采风、慰问,大寨曾接待这些文化名流数百人之多。

       第二展厅展示的是大寨人的民间风俗和黄土风情。大寨地处太行山西麓,农耕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同样是中国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览包括雕塑、绘画、摄影、手工艺制作等,反映了大寨人的业余生活,都是很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展厅展示的是大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以沙盘模型,和工艺景箱的手段,高度浓缩的展示方法,展示了大寨的今昔变化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第四展厅是大寨农耕文化的实物展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大寨人治山治水,努力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农具,农具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大寨的农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好。

       郭沫若纪念碑:郭老是在1965年12月7号率领中科院的代表团来大寨参观学习的。他去世后,他的夫人把他骨灰撒在了大寨大队的土地上。郭老生前曾说过:“人活着,谁也离不开粮食。大寨人辛辛苦苦奋斗了几十年,解决了吃饭问题,也创造了中国农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他选择把骨灰撒在这个地方。纪念碑是在1992年11月16日郭老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大寨党支部、村委会为他立起来的。碑的后面刻有一首诗叫《颂大寨》: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而这首诗就是他1965年来大寨的时候写下的。

     文化馆展示了大寨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具反映了大寨这几十年来的农业发展史,大寨的一草一木都记录着大寨人民的过去与精神,如今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纪念物来感知历史,向先辈致敬!
 
作者:王艺谨 来源:直接考察
  • 探“淮”之旅--暑假社会实践
  • 本次社会实践以淮剧为着力点,着力探索淮剧的历史沿革,淮剧发展面临的问题,淮剧的保护与传承,淮剧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通过与
  • 08-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