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子深入开平市联光村,开展以“劳培故居活化利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调研活动
8月5日电(通讯员 洪梓轩)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谱写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力量,7月19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盛夏萤火虫队调研组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联光村驻村第一书记劳益成的陪同下,前往劳培故居与联光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调研与走访活动。
走上革命道路 播下振兴中华的种子
沿着青石板路,队员们跟随着劳益成书记,穿过栋栋朴实无华的村落民居与窄巷,劳培故居映入眼帘。劳培故居属于开平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原本由于常年无人居住而日渐颓败,但在2020年,沙塘镇政府出资修缮了劳培故居,并于2021年对公众开放参观,劳培故居现已属于“开平市党史学习教育——碉楼下的课堂”的组成部分。
走进大厅,劳培故居青灰色的砖瓦上,劳培的个人事迹整齐陈列:少年鸿鹄志、传教长见识、加入同盟会……在劳书记亲切醇厚的言语中,劳培心中酝酿的救国救民的情怀与振兴中华的志向被娓娓道来,队员们的身心都受到巨大触动。大厅两侧是劳培先生的日常居所,古旧的桌凳与书柜保留着历史的模样,劳书记直言,自己是听着劳培的故事长大的,劳培精神影响着每一个沙塘人。
据介绍,在开平市委政研室、村集体的支持下,沙塘镇已投入20多万元对劳培故居进行内部修缮。联光村村书记在谈及劳培故居的发展方向时,她以“连带性”一词概括,她说劳培故居的建设需要多方势力的参与而非联光村的单打独斗,各村镇需要建设“一个沙塘”,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助推沙塘红色教育基地整体建设有序高效完成。

图为队员们前往劳培故居 供图 李钊怡
展望基地未来 担当吾辈青年的责任
随后,队员们到达了位于红色广场的联光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爱国主义基地还未建设完成,联光村村委会委员劳绮玲女士向我们介绍基地的建设计划。据劳绮玲女士介绍,联光村红色文化传统十分浓厚,这里除了诞生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劳培,还有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劳帮达、劳润荣、劳潮政等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劳仲平、劳国年等人物。而且联光村新一代青年人续革命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全村已出过110多名革命军人。由此,教育基地的一层将建设成为劳光等红色革命人物、退役军人纪念馆,向游客展现充满勇气与义气的联光形象。
而基地的二楼将立足于联光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党校培训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建和文明城市创建等重要内容贯穿在讲座之中,学生们由此可以通过参观展板、聆听讲座等形式,了解党和国家灿烂的文化、伟大的成就,培养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基地三楼则为联光村村史馆,将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联光村的历史文化、今日图景和未来蓝图,让游客深入学习了解联光村多年以来在党建领航、强村富民、文化引领、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成果。

图为队员们与劳绮玲开展访谈 供图 李钊怡
传承革命精神 继承劳培忠笃的精神
参观完毕,队员们回到联光村党群服务中心,对联光村党员服务中心书记劳有均等人开展了深度访谈。劳有均介绍说,虽然联光村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各种红色景点以村镇宣传为主,网络的宣传途径较少。一些游客也认为很少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联光村红色故事的相关讯息,其红色文化的传播较为局限。
“要让这里活起来”劳益成坚定地说。除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设计和完善,劳书记清晰地指出“基地周边的设施也要更新”,联光村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墙绘等形式在联光村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鼓励增加基地附近的民宿数量,培育网红打卡点等等。劳书记的眼神从高远的天空转向队员们,“未来都是你们的”,劳益成也肯定了大学生勤学好问、为社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品德,认为当代大学生是推动乡村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希望更广大的青年群体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之中,让“小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国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图为劳益成书记表达对队员们的希冀 供图 李钊怡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劳培等不畏牺牲的先辈用鲜血浇灌了孕育红色基因的沃土,联光村的革命烈士以其忠笃义烈的精神,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奋斗。劳培的故事在联光村口耳相传,影响着联光村一代又一代的爱国者,同时也影响着盛夏萤火虫队的每一位队员。盛夏萤火虫队作为与沙塘镇成功签订“百千万工程”的实践队伍,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获得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懂得红色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明晰了宣传与保护才是沙塘镇“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关键,为队伍建设美丽沙塘乡村、造福沙塘人民,助力沙塘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