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国家中医药相关政策与法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我们队伍特开展了“深入沂蒙山区、感悟红色沂蒙精神;研究调查沂蒙山区乡村老年性高血压患病情况、走好健康中国道路;探究当地治疗高血压的道地中药药材,开创乡村振兴新战略”三位一体的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建设,学习红色精神,深入乡村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青春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沂蒙革命老区,主要是指以沂蒙山区为中心、包括毗邻部分地带的山东省东南部地区,涵盖今临沂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市和日照市所属的十余个县市区。沂蒙是山东较早建党的地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是沂蒙老区莒县大北杏村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沂蒙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这里既是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所在地, 也是山东省政府的诞生地,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同时也是沂蒙精神发源地。
沂蒙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艰苦岁月,是在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目标之下、生与死的考验之中、党和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的特殊阶段建立起来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22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为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国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中明确提出了高血压防治目标,为了提升高血压防治水平,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级诊疗、电话随访、自我管理等多种高血压管理模式。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要长期服药控制,国家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纳入“慢病医保”范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明确指出,在治疗过程中,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从人类群体整体角度看,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其中收缩压变化幅度更为明显,但50岁后的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据统计我国有 2.45 亿高血压患者,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的几率在50%以上,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的几率更大,在80%以上。高血压是造成脑卒中的首要高危因素,其中老年群体因随年龄增大,血管壁弹性程度降低,因此老年性高血压也成为了造成老年脑卒中、脑溢血、冠心病、心血管破裂等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研究显示,每年约有70%脑卒中以及50%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与高血压相关。有效控制血压能有效降低脑卒中、脑溢血、冠心病、心血管破裂等疾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潜在负担。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沂蒙山区的特点,依据沂蒙山区精神,其沂蒙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北方山区,地貌形态各异,交通闭塞不畅。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反而使沂蒙人民更加坚强不屈、勇于抗争,造就了沂蒙人民极能吃苦耐劳的禀性。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亦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平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努力在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交出优异答卷。沂蒙地区——这片希望的田野处处出彩,农业大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生态和谐、民风淳朴、治理有方”的沂蒙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正渐行渐近。沂蒙山区中药材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仅蒙山药用动植物和矿石就达900余种,约占全省道地中药材种类的50%,如丹参、金银花、桔梗、黄芩、黄芪、徐长卿、何首乌、紫草、葛根、全蝎等蒙山名贵中药材种类丰富,多达36种,其中有25种常用重要中药材的总蕴藏量就达700多万干克。同时蒙山还是我国北方难得的中草药植物资源宝库,其中天麻、冬虫夏草、连翘、何首乌、木灵芝、沂蒙全蝎等都是蒙山重要名贵特产。而针对当地居民老年的高血压相关情况,依据沂蒙山区道地药材,结合临床实际效果,选用丹参、黄芪、葛根、天麻等治疗效果较为突出。沂蒙山区道地药材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当地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治疗以及对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活动队伍由三位指导老师和一位临沂市人民医院血压科临床药师来分别指导不同环节,他们对中医药有着不同方面的研究.首先会由两位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的血压研究方向教授为青年志愿者们普及高血压基本知识,丰富青年志愿者在高血压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在老年性高血压问题的治疗方面提供独到专业的见解,帮助青年志愿者在调查沂蒙山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情况的同时,对高血压患者提供合理的改善建议,以及遇见突发情况时能够从容面对,并且能够对高血压患者做一个基础知识的普及。其次由临沂市人民医院高血压临床药师进行乡村老年性高血压的调查的指导工作,从临床方面出发,以标准的医学角度调研模式为此次调研蓝本,来促进队伍此次调查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最后是由药学院中药资源老师指导队伍进行沂蒙山高血压有效中药资源的调查,发掘当地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道地药材,并提供产业化建议,为发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中医药特色新思路!
沂蒙山区产有道地药材金银花、银杏、丹参、黄芩、桔梗、山楂、吴茱萸等,其中黄芩、山楂、吴茱萸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显著效果。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降压,有人曾用山楂糖浆(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0.65克)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个月为1疗程,有相关研究表明共治疗高血压患者50例,服药1个疗程后,显效35例,好转12例。
黄苓味苦寒,无论是煎剂、浸剂,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常与菊花、钩藤等配伍治疗神经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可使血压降低,头痛、胸闷、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功能疏肝下气,散寒止痛,近年来有人用其研末醋调敷足的涌泉穴用于降血压效果较明显。
7月10日:到达蒙阴县,在蒙阴县党史宣讲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展馆等红色文化场馆,了解沂蒙山红色抗战故事,寻找与革命英雄有关历史线索等来走进红色抗战基地,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
7月11日-7月13日:龙凤峪村村委书记的带领下走进乡村,在当地卫生院的帮助下实地调研当地周边乡村老人高血压情况,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年龄、高血压患病史、饮食习惯、有无其他并发症等问题完善统计资料。
7月14日:开展义诊以及通过分发宣传单形式普及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中医治病思维和中药治疗宣讲;引导当地老年居民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提出相关缓解高血压疾病的建议。
7月15日-7月17日:在药学院中药资源宋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沂蒙山区、走访各大药店、中医诊室、个体农户种植基地、普查当地中药资源和治疗高血压的道地药材并给出产业化建议。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们的指导以及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下,任务顺利完成,取得圆满成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服务社会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发扬大学生的爱国精神,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同时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