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保持环境平衡方面,海洋环境扮演着生态保护者的角色;而为保障海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陆海兼顾的文化理念以及开展对河流与大海的协调治理工作至关重要。推动实现生态文明的构建正是当前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烟台大学海洋学院“黄河入海 环保入心”科考实践队走进长岛,开展2023年暑期“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2022级辅导员、实践队指导老师王鸿睿带领6名学生开展实践。
实践地点介绍
长岛,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长岛县,又称庙岛群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和60多个礁石组成。长岛以丰厚的海洋资源和蓬勃发展的养殖及捕鱼业而著称。因其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在战略和军用方面也具备巨大的价值与重要性。
实践内容
绿色发展科考调研
实践队员与村委会会计冷述炳、刘政红共同探讨了黄河与长岛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并探究了过去黄河对长岛的影响。实践队员针对扇贝养殖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其中包括所养种类的种类和饲养方法,并寻求环保型养殖手段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长岛产业的发展历程。渔民从仅靠捕鱼和采收海带等简单的原始养殖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渔业渐渐发展成了现代化的海洋牧场的经营方式,实现了对海洋生态的修复与保护,也为美丽的渔村和周边的岛屿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发展机遇。

村民提道:“对于此岛上的养殖业而言,黄河的污染物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诸多努力推行解决的情况下,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因为只解决了表面的问题而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要想推动岛屿养殖业达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还需要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根源——黄河流域的保护与整治。
生态环保科普
首先,实践队员一一走访当地村民,通过发放宣传单,与居民展开热烈讨论,探讨海洋灾害防御问题。强烈的风暴涨潮会给海岸带来巨大危险: 它可能导致船只与海滩相撞而受损甚至沉没;使得沙滩和沿海的水产养殖场遭受破坏;而漫上岸来也会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并污染了淡水的清洁水源。实践队员提醒村民要密切关注有关部门的警示信息,在风暴潮侵袭期间避免在海滩逗留以免遇险,确保船只能够适时的返回港口或停泊避风,并暂停搭乘渡轮、海岸游艇等水上交通活动。

实践队员还与当地村村民探讨了海洋环境中的巨大威胁——溢油。在石油开发、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原油或成品油泄漏入海,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它形成的油膜致使海水缺氧导致生物死亡,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应对海洋溢油事件,实践队员鼓励广大村民注意并快速联系相关的溢油紧急服务热线,切勿食用和出售来自污染海域的海鲜。
其次,实践队员与村民的探讨涉及到了有关海草床的信息、所遭遇的困境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海草床扮演着一个极其关键的碳宝库角色,它的强大吸附及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于维护海洋环境而言至关重要且必要。实践队员向村民普及海草床对当地环境的关键作用及其遭到的损害的隐患和影响,从而提升村民保护海洋环境的认识与行动力,特别是制止随意丢弃废弃物或进行危险海上作业的行为。

同时,实践队员也将江豚保护的理念传递给村民,以此展开研究黄河和长岛之间的关联性。黄河流入口和渤海湾都可见长江豚的踪迹,而近年来常有关于长江豚搁浅死亡的事件报道,但经调研发现当地的民众对如何处理这些误触礁石的长江豚的救助方法所知不多。实践队员为此对于江豚的分类、分布、遭遇、种群现状、救护步骤等方面对村民展开科普。

本次活动得到了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ID:00138351)项目支持。实践队员通过绿色发展科考调研、生态环保科普活动,实践队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黄河环境保护的急切需求并深感贯彻生态系统思想的必然性及价值。把综合的系统思考方式与促进陆地及海洋资源的协调治理作为共同目标。美丽中国,青春行动! 接下来,“黄河入海 环保入心”科考实践队将深入探究沿黃河水系地区的自然生态问题,促进环保理念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