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肉桂之乡,赋能乡村振兴
寻访肉桂之乡,赋能乡村振兴
骄阳似火的七月,晒不化我们心中对赴乡实践的热情。“三下乡”的钟声在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已然敲响。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基于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大力发展,我校管理学院赴云浮罗定市实践团确定了“访罗定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主题,动身前往广东省云浮罗定市,探索特色农产品下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深入了解罗定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基于调研数据结合专业知识的方式,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践活动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肉桂之乡——罗定市榃滨镇。我们提前与当地最大的肉桂加工厂厂长进行了联系,在他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参观见证了肉桂加工的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厂长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该厂的发展历史与生产和销售情况。该厂成立于2020年,一直以来以肉桂初加工为主,例如压装。深加工方向会生产桂油,这在整个榃滨镇是较少的。该厂的销售模式通常采用线下销售的方法,以向医药和批发方面为主。谈到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厂长介绍道,他们会进行农户收购,但由于农户年轻的劳动力缺失,路程较远,农户需要请车,请人才能把肉桂采摘下来。
在厂长的热情招待和详细介绍中,我们很快结束了工厂的采访参观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肉桂种植与销售情况,我们实践队伍决定分成几个小组,分头采访当地村民。在与村民的近距离接触中,我们被他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感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据采访了解,受疫情影响,近年肉桂销量较差,市场价大约6元每斤。谈到价格,许多村民都面露难色,更有幽默的大伯调侃道肉桂的价格和菜价不相上下。当被问到肉桂销售的困难,村民的回复多为肉桂种植的土地少,政府补贴不足,销售渠道和机会少,厂家收购价格低等等。总的来说,作为肉桂之乡的榃滨镇,销售肉桂并不能使当地的村民得到满意的收入,过上理想的小康生活。相反,正是因为此类问题的堆积,当地村民常年辛苦劳作却不能得到与之相称的收获,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贫困,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所必须踏碎的山石;脱贫,是中华民族实现百年目标的伟大事业。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无不映射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切渴望。只有读懂了中国贫困面之大、贫困度之深,才能真正读懂中国脱贫斗争的艰巨;只有理解了跨越苦难辉煌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这篇土地摆脱贫困的意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亦应了解国情,体恤民情,为祖国的乡村振兴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时代之潮掀起惊涛海浪,竞争与挑战冲击当下,实现乡村振兴仍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信念、停滞脚步,必须赓续前人之意志精神,于冲波逆折中乘风破浪,方能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随后,我们的实践队伍动身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中国“肉桂之乡“罗定市肉桂展示馆。我们一行人进入展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暗红色木制牌匾,其上刻有”广东十件宝——罗定肉桂“的金边字样。再往里走,玻璃展柜里的产品琳琅满目,它们都是由肉桂制成或是其成分中含有肉桂。展板上也详细写有罗定肉桂的分布,产品以及文化。置身开阔大气的展示馆,各类与肉桂相关的展品和介绍浮现眼前,君可见”肉桂万山扬粤海,天香一品领龙头“;君亦可见”气清天朗常山元,月靓星稀肉桂香“。罗定肉桂之美不仅在于它的用途之广,更在于它的影响力之大。
近年来,替滨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罗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根据云浮市南药发展"一园一带八基地"的总体规划和罗定市"一带六基地十龙头"的南药试验区发展定位,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以"党建+"的发展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为奋力开创新时代罗定工作新局面,开启罗定乡村振兴新征程,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展示罗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不断扩大罗定肉桂的影响力,擦亮"中国肉桂之乡"的品牌,解决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创办了罗定市肉桂展示馆。罗定肉桂的影响力,便体现在时代脱贫的浪潮下,内化于乡村振兴的发展中。
我校管理学院赴云浮罗定市实践团成员们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用脚步丈量大地,以青春践行担当,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真正做到在村间地头感受肉桂之梦,于浓浓乡情中体味肉桂之韵,用实际行动助力罗定市榃滨镇的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罗定实践团成员吴怡婷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