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阆中市江南街道田公社区走访调研。这是实践队在田公社区走访调研的第二天,前面已经实地走访过当地的特色产业李子园、试验田、产业路……今天,也是本次三下乡实践调研的最后一天,我想记录的是田公社区的乡土文明带给我的难以忘怀的人文体验。
再次走入田公社区,我们见到了来接待我们的田公社区的党委副书记(以下简称田叔),我们同他一起开了第二场小型座谈会。我们注意到田公社区的办公楼原来是一所学校,我们就此向田叔提问“为什么这所学校停止使用了呢?”田叔说:“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个社区里90%的人都在市区买了房子,娃娃都去城里读书了,所以就停办这所学校了。但是我们还是得把国有资产守护好,继续留下来建设好咱们田公社区。”回想起车辆刚刚驶入田公社区时所见的景象,道路两旁的店铺大多都关着门,几乎没有人在街上走动。但是,虽然山路崎岖,像田叔这样的农村干部都发扬“实干笃行,砥砺奋斗”的作风,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施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图为田副书记跟队员们开展座谈会。通讯员 刘周悦 供图
在乡村建设中,保留乡土印迹,适应乡村条件,传承乡村风貌与文化,守护乡野生活方式,这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乡土文明的理性回应。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从老一辈那里感悟执着,感悟人生坚持只做一件事且做好一件事的信仰。无论是哪一代的青年,我们要把双脚踩在大地上,感受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力量。
后来田叔带我们去走访贫困户,田叔拉开半开的卷帘门,映入眼帘的是两台缝纫机。“这家是’五保户’,母亲和儿子都生病了无法去工作,儿子早些年在这里做点简单的裁缝活,可是随着这里的人们都离开了,他也就渐渐接不到活路做了。”那个叔叔从我们进门后就只是局促地望着我们,一言不发。田叔解释道那个叔叔文化程度不高且很少见外人,让我们别介意。我站在一旁沉默良久,回想起卷帘门拉开的时候,那位叔叔看见我们便拿起扫把打扫着屋子。一股无力感涌上我的心头,为什么厄运专找苦难人啊?万幸的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娘俩享受到了扶贫政策,能基本维持生活。

图为田副书记带领成员们走访贫困户。通讯员 刘周悦 供图
经过在田公社区的两天走访调研,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直带着我们走访的田叔。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劳动人民的模样。我们开了两次座谈会,谈到特色产业、扶贫状况……田叔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后来我们走出社区,田叔带我们走过黄花地、李子园、产业路、实验田……他热情洋溢地同我们介绍着田公社区的一切,他真的很想把田公社区取得的成绩介绍出去。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田叔也只是随手一抹汗,带着我们去看田公社区的人们的幸福成果。回到社区后,我去借用他的电脑来打印文件。走进办公室,入目所见只有一个办公桌、一个书柜和一台电风扇。田叔打开电脑,那是一台运行非常卡顿的老电脑,等电脑打开之后,只见电脑桌面满满当当全是田公社区的文件,一时失语,内心五味杂陈。当我来了田公社区之后才知道他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感慨万千,谨以此寥寥数语记录这位亲切的人民干部。

图为田叔和队员们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周悦 供图
脚步丈量乡村道路,眼睛记录故事风景,相机定格难忘回忆。岁月在人们的脸上留下痕迹,好在村子如同最温暖的阳光,抚去了岁月落在人们脸上的风霜。田公社区走访调研之旅结束了,这趟行程会镌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