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红旗渠净身小课堂

红旗渠净身小课堂


(樊柯欣同学主讲线下团课,为大家介绍红旗渠的历史脉络)
7月3日下午,在前期资料准备充分后,宣讲团进行了线下主题团课,由团队成员樊柯欣同学作为主讲人,并与视频资料相结合,带领大家走进红旗渠的建设历史。

(团队成员郭育含进行线上红旗渠今昔对比内容的讲解)
除了线下与同学们面对面的讲解外,宣讲团成员们决定录制可供传播观看的宣讲视频,并使用相关线上授课媒介进行云录课。经过讨论,宣讲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具体的小专题来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包括习近平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红旗渠英模人物小记、红旗渠今昔之变的对比等。对这些专题内容进行的具体阐述讲解,能够让听众们更加清楚的明白红旗渠建造的历史过程和红旗渠精神发展的整体脉络,并且将红旗渠精神和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好的结合起来。
7月4日下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团共同组织录制了三个专题的宣讲内容,向听众传播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同时,也深化了宣讲队成员对于红旗渠精神的了解和认识,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共514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为了解决林县人民吃水难的生存问题,杨贵书记提出要修渠,于是三万七千的林县人民用一锤一钎一双手,修建起了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民世代的干旱问题。
主题团课上,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红旗渠除了最初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之外,在新时代,更开启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新篇章。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由此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时间:2023-07-23 作者:郭育涵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宣讲队 关注:
  • 重庆贸院学子三下乡感悟(个人篇)
  • 重庆贸院学子三下乡感悟(个人篇)
  • 7月3日我怀揣着激动紧张的心情踏上了三下乡之旅。激动是对新鲜事物,对新的环境体验的期待。紧张是因为对生活环境、自己是否能完成好工
  • 07-23
  • 重庆贸院学子三下乡感悟(老师篇)
  • 重庆贸院学子三下乡感悟(老师篇)
  • 在三下乡成员筛选的时候,我并没有被安排和自己专业的辅导员一组。对于要和不太熟悉的辅导员和同学们一起去不熟悉的地方生活工作半个月
  • 07-23
  • 安师学子三下乡:凝聚青春力量,筑梦云端
  • 湖文学子三下乡:汗水挥洒操场,体育助力成长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