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长大学子赴陕西兴平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长大学子赴陕西兴平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为了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助理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彰显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7月11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情寄剪纸,助力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丰仪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精益求精,感受剪纸艺术
7月11日,实践团队来到兴平市丰仪镇,在指导老师刘俊霞的带领下,前往杜军护工作室参观。
杜军护工作室是民间艺术家杜军护所创办,其陈列了大量精致的剪纸作品。里面最久远的剪纸作品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其中不乏大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现在的作品。杜军护老师工作室里的剪纸作品都有自己代表的独特意义。

 实践团队到达工作室的那天,杜军护老师的夫人带领实践团队参观。她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剪纸的一些种类,主要的剪纸方法以及剪纸所需的材料等等。听完杜夫人的话,实践团队了解到到剪纸也有许多门道和意义。11日晚上,杜军护老师与实践团队进行线上交流。在沟通交流中,杜军护老师向实践团队介绍了他选择剪纸这条道路的原因,以及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他如何解决这些苦难等等。这些都让实践团队感触颇深。杜军护老师不仅仅悉心雕琢自己的作品,而且还编撰了与剪纸有关的一系列书籍,切身致力于剪纸艺术的发展。
实践团队纷纷感叹:“原来剪纸作品所呈现的不仅仅只是一张张纸,里面承载的乡土情感,美好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才是剪纸艺术真正的价值所在啊!”
合作共赢,寻求非遗传承
11日下午,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丰仪镇韩军党老师家里进行走访调查。韩军党老师除了剪纸技艺精湛以外,在十字绣方面也颇有研究。
韩军党老师的剪纸技术师承与杜军护老师。在韩老师的家中,我们有幸欣赏到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浒传》里的梁山108单好汉,他们在韩军党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剪裁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韩老师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节选)《十二生肖》等等都让人眼前一亮。
 
韩军党老师在向社会实践团队介绍十字绣的过程中提到,他和他们村里其他人共同组建了一个合作社,目的就是想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们这个合作社是拥有共同兴趣的人联合起来组建的,大家都深深地热爱我国的非文化遗产,想要保护它,传承它。当实践团队询问韩军党老师如何传承时,他喜笑颜开地拿出自己的小工具——一个手机直播支架,并将其摆设好。他说:“要想传承好非遗文化,就得紧跟时代潮流,依托网络发展。”
筑牢意识,助力乡村发展
当今时代,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时代新人思想的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更应该筑牢文化自信,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发展。
在这次实地考察中,暑期社会实践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了解到它的价值。非遗文化对一个地区来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承载了一个地方的乡土情感,传递了美好祝福。陕西兴平的剪纸文化保存的比较完善,暑期社会实践队认为可以以网络为媒介,向外界售卖剪纸文创产品。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来到陕西兴平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兴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形平坦,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的非遗文化也十分聚集,保存完整,发展第三产业非常具有优势。乡村振兴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国家的号召下,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乡村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不能离开乡村自身的资源。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队员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入了解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的现状,见到了非遗传承者们为让自己手中的优秀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为让社会看见非遗的魅力而不断推陈出新做出的巨大贡献。非遗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仅仅依靠个人,而是依靠千千万万对非遗怀抱热忱的人们的力量。
 
 
时间:2023-07-22 作者:周慧敏 来源:周慧敏 关注:
  • 青年授业路,安全科普行
  • 7.13-15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寻梦而行,育梦成光”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进行志愿活动。
  • 07-22
  • 广州新华学院三下乡:“弦歌不辍,支教扶苗”暑期夏令营day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