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成都7月15日电(通讯员周倩)为了解先辈保家卫国而誓死奋战的革命史,同时为致敬伟大抗战英雄,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来之不易。7月15日,西华师范大学“清气贯百川,以光忆峥嵘”社会实践团队在邓宇佳老师的指导下,来到了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
博物馆包含抗战系列、新中国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等。走进博物馆,“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馆长樊建川的自白,他认为让沧桑文物会说话,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后代铭记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奋斗与辉煌——中国共产党100年礼赞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礼赞馆里,团队成员跟随着地标的指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从落后到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艰苦历程。在这里,团队成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与人民富裕安康的百年历史,同时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的美好未来。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被馆中的珍贵文物所震撼,充分感受到了党百年发展历程的不易和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艰辛,纷纷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和自豪。
走出百年辉煌馆,团队成员感触颇深,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百年辉煌馆中进行党建知识答题。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夏洪艺 供图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文物展 为缅怀革命军人,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团队成员来到了抗美援朝文物展。美援朝文物展分为三个单元,展出了文物一千余件,以丰富的展品、图片、史料,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战斗牺牲精神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一件件文物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志愿军战士伍志刚和唐瑾秋夫妻俩双双入朝作战;来自仁寿的志愿军战士郑绍清被敌机炸伤。当看到抗美援朝博物馆中的各类文物时,团队成员不禁想起在参观博物馆之前,拜访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里,烈保中心科长吕宗智向团队成员介绍道,大邑县有非常多的抗美援朝老军人,都已经非常的年老,每年都以几十个的数量在减少。他特别提到,其中有个年老的抗美援朝军人,到现在膝盖里都还有一颗子弹未被取出,老军人已经与建川博物馆联系好,等他去世以后,就将子弹取出,捐赠给博物馆。
“不负韶华,奋勇前行!”参观完展厅,团队成员不禁感慨道,每个人匆匆浏览的每一本证明书,都是一位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那些烈士牺牲的时候大多也正是20多岁的好年纪,但他们已经将拯救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扛在肩上、慷慨赴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一定接过前辈的旗帜,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图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烈保科长吕宗智给团队成员介绍图片墙中蕴含的故事。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夏洪艺 供图
走进川军抗战馆,歌颂革命英魂荣光走进川军抗战馆,馆内展示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三十万川军出川抗战、三百万壮丁奔赴前线,四川作为大后方、民族复兴基地,一直坚持出人出钱出粮、支援前线抗战的历史。展现了川军一次次奋力拼杀的战役场景,在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也书写着川军作战这一华彩乐章。其中“赠送死字旗”这一历史场面让团队成员记忆深刻,场景中父亲送儿子参军,手中旗帜上的死字映入眼帘,在旗帜上写着父亲对儿子的一段嘱托: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之,匹夫有份,本欲服役,耐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看了这些,感动、崇敬、惊叹……种种情愫在团队成员中无声流淌。
实践队员且杭在参观完建川博物馆后表示,虽然自己就是大邑县人,但很少有机会去如此深入地了解当地所传承的红色革命历史,今天的实践活动,让她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传承。历时一天,“清气贯百川,以光忆峥嵘”实践队在建川博物馆的实践告一段落,成员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博物馆中的文物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感动,会一直铭记,其中包含的红色精神也会一直指引他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