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理学院实践队走访延川县梁家河

为了切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2023年7月1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重温延安精神·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

  梁家河村,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其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7个年头的地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习近平同志来到陕北梁家河当了一名知青。初来乍到,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习近平同志没有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自居,也没有挑剔和嫌弃之意,而是与村民们同样吃饭同样住宿同样劳动,同时还始终坚持看书学习。后来在担任了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习近平同志还为了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专门学习和引进了沼气技术,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解决了群众做饭、点灯的问题;带领群众开办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等,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

  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里真正做到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为梁家河的村民们办实事,带领他们奔赴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同志改善了梁家河,同时梁家河也成就了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梁家河的岁月给青年习近平磨砺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不折不挠的品格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也让实践队员们学习到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在村委会院子里“干在实处”和“走在前列”的标语下,实践队的16名师生坚定了不折不挠、勇敢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实践队中的党员队员们也对着党旗重温了入党宣言,立誓在党的带领下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实践队员们到了梁家河才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意义。一位坐在知青旧居1号附近的老奶奶讲到:“当年习总书记一到来,就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习总书记住过的窑洞里摆放和展示的是当年生活中的真实物品和场景,简陋的设施和艰苦的条件,都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坚忍不拔、敢为人先、饮水思源、心系群众的精神,这是实践队伍此行最大的收获。

  实践队员们还调查走访了一些村民,询问了他们的收入状况以及生活条件,大部分村民表示现在条件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村中修好了柏油路,村民们有了医疗保险,住上了瓦房,用上了互联网,孩子们也有学上。然而也有一些村民表示收入微薄,比如一位环卫工人声称工资一个月只有一千五,吃饭还要在附近吃,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经济压力比较大。对此,实践队员们建议:一方面加大梁家河村景区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群众来梁家河参观学习,不仅激励自身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干劲,更能带动消费,帮助农户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和设施,例如为环卫工人设置餐饮点和休息亭,保证环卫工人的基本饮食和休息。

  来到梁家河的每一个人都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都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实践队员们的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队员们将汲取这股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时间:2023-07-18 作者:朱家乐 来源:长安大学理学院 关注:
  • 正青春,向太阳——一首来自张家界市永定区龙盘岗村支教师生
  • 池院学子三下乡:两色发展聚人心,乡村产业助振兴
  • 池院学子三下乡:探访红绿发展理念,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