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网潍坊 7月 15 日电(通讯员 于佳秀)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解决衣食水平上的温饱之后,人们开始在闲暇时间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为调查全民健身情况,曲阜师范大学的10名在校生于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组建“微光成炬”社会实践队,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居民健身状况调查访问等活动。实践队以调查访问为主要实践方式,同时辅以资料的查阅等方法,主要调查居民对于健身场所、方式的选择以及健身时间频率三大方面,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与认同感。
合作采访,了解南逯村的“健身之路”当天下午,实践小队与当地村委会进行联系交流,村委会对于“微光成炬”社会实践项目表达了殷切支持和热烈欢迎,这无疑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他们的支持下小队成员采访了张书记,进一步了解南逯村的“健身之路”。对于小队抛出的问题,张书记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健身的兴起是必然的,户外场所的建立也是必然的。“强国需要体育健身,乡村振兴也需要体育健身。”张书记这句话掷地有声,深刻体现了健身场所建设的必然性。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张书记。
从张书记的口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健身场地建设的根本原因是响应国家体育强国的号召和居民健身增强体魄的愿望。书记在采访中用到了“幸福感”一词,正如书记所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村民,而户外健身场所的建设正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显然村委会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南逯村年鉴》显示,自户外健身场所建设完成后,本村中参与到健身中来的人同比增长4.13%,生病的概率也大大下降。
深入调查,探寻居民内心的“健身之路”天公不作美,第二日天空开始呈现黑云压城之势,实践小队只能撑伞继续进行社会实践。今日的任务是入户采访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居民对于健身的观点。小队主要从居民日常对户外健身场地的选择和对户外健身器械了解及其使用情况两大方面进行采访,问题主要包括场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户外健身时长、喜爱的健身器械种类等。

图为实践队员调查采访居民。
实践成员首先以亲切的方言进行沟通,然后逐步切入正题,向居民说明成员的来意,居民在了解到实践队员的来意后表达了他们的欢迎,使小队成员顿感民风之淳朴。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过程中实践成员能够明显感受到喜欢户外健身的村民的健谈与爽朗,而这无疑与长期坚持健身密切相关。据村民坦言,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向好,居民们健身的意愿日益增强,然而农村不是城市,健身资源匮乏,家中少有相关器材,户外健身场地无疑解决了村民想要健身却苦于没有途径的燃眉之急。至于健身场地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主要从距离、场地范围和器材的种类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距离越近、范围越大、器材种类越多越易受居民的青睐。
前往健身场地,深切感受“健身之路”在连续几天的阴雨之后,实践小队终于于7.13号迎来了第一个晴天,于是小队成员立刻前往体育健身场地进行实地调查,同时记录体育设施使用、维修情况等。虽然天气较热,但当成员到达时仍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在场地进行健身运动。通过调查,小队成员了解到本村健身器材多达16种,其中按摩机、漫步器和压腿架数量最多同时也最受欢迎,这也正应和了入户调查的结果。这三种器材使用方法简单,老少皆宜,因而成为户外场地健身器材的最佳选择。成员们认真阅读器材上的使用说明,利用器材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健身运动,亲身感受户外健身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图为队员阅读器械使用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已到尾声,“微光成炬”社会实践队员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多方面的走访和调查,成员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是明白了体育强国的深厚内涵,也懂得了户外健身场地对于村民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