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 “山海赤子,繁星文昌”福建农林大学赴漳州东山实践队前往漳州市1387铜陵文史馆及寡妇村,深入了解东山县的历史发展,感受铜陵镇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铜陵文史馆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铜陵大事记。
上午,实践队员们进入1387铜陵文史馆进行学习。展馆共有三个展厅,分别为“1387铜陵文史馆”“百年红色文化展示馆”“苏峰拱秀清贤馆”,每到一处,讲解员停下脚步,解说人物、文物、事物的出处、历史等,大家步步紧随,认真聆听。文史馆很好地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了铜陵历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当中,馆内配备有VR虚拟现实影像机和红歌环绕音响话筒等多媒体设备,丰富了宣传渠道的多样性,有助于进一步感受东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VR虚拟现实影像机。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铜陵文史馆学习优秀人物事迹。
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钵村的“寡妇村展览馆”,回溯了一段沉重的历史。“妻在海峡西,夫在海峡东,日日盼夫不见夫,共望海峡水。”这首曾流传一时的歌谣,述说了海峡两岸几十年封锁隔绝中无数分离夫妻的凄楚,成为“寡妇村”的最真实写照。1950年,国民党兵败,被迫从东山撤出大陆时,为扩充兵源,从东山一共掳走了4700多名壮丁,其中147名都是来自仅有200户人家的铜钵村。这一行为直接打破了小渔村原有的宁静,使全村91名妇女成了“活寡妇”,铜钵村也因此变成了众所周知的“寡妇村”。

图为实践队员在寡妇村展览馆门前合影。
踏入序厅,正中央的花岗岩上刻写了一句话“一场人间浩劫,制造了寡妇村的悲剧典型”。寡妇村的历史反映出两岸关系的变化发展 ,承载着两岸分离的不幸。建造寡妇村展览馆,既是为了将这段沉重的历史铭记,也是为了促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共同迎来“海峡曙光”。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寡妇村展览馆。
展览馆利用珍贵的历史照片、模型、以及大量实物配以声光效果,展现出铜钵村变为“寡妇村”这一沧桑巨变,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情感重创,其中的凄楚已经深深烙进几代人的心里。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寡妇村展览馆观看多媒体影音视频。
今日之东山在海峡两岸统一大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政府与人民的事业蒸蒸日上。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不可分割,两岸同胞将深化闽台交流与合作,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同心共创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