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绘农特产品发展卷,绘乡村振兴奋斗路

    7月5日至6日,汉江师范学院“深入地标农产品,热土捧出家乡美”调研团成员赴十堰市房县化龙堰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变化,切实体验农作物种植过程,感受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效,增强大学生的实干精神。
聆听,乡村振兴的脉动新声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今我们实行退林还耕政策,就是为了保障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证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李堰村党支部书记宋学进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讲授党课时说道。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房县化龙堰特色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使农产品“走出去”,宋书记会亲自到助农直播间推销农产品,他真诚细致的解说、幽默风趣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同时,他也通过这种“名人效应”和“新媒体”的方式增加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宋书记告诉调研团成员,化龙堰镇李堰村以往主要种植黄桃,但因黄桃在炎热天气不宜久放,后来村两委和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结合李堰村实际,制定了“两主两辅三型”的五年规划并逐一得到了实施,将主导产业改为种植冬桃。李堰村群山环绕,拥有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降水适宜且分布均匀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成了冬桃生长的乐园。在进行传统交易的同时,村里逐步开拓更多元的销售模式,通过新型营销方式——直播带货、短视频来宣传推介当地冬桃,推动销售“加速”。
 
    近年来,李堰村通过引进山东农科院最新品种冬桃树,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挂果套袋生长等技术,经过三年精心培育,300多亩桃园已初见规模,一到成熟的季节,就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和网络订单。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新机遇,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原来李堰村的“穷山坳”,如今也变成了“金果园”。
参观,富裕百姓的农特产品
    5号晚上,调研团成员们一同前往西关印象参观化龙堰特色农产品。
    一进门,印入眼帘的就是化龙堰镇的黄酒。房县是“中国小粬黄酒之乡”和“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房县黄酒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酿造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化龙堰镇也将黄酒产业发展作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参观时,展桌上摆放的颜色和瓶身都各不相同的黄酒让调研团的成员们心生疑惑。
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制作黄酒时采用的工艺、发酵的时间以及酒曲放置的轻重?都会使黄酒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口感。一般发酵时间长、酒曲放的重会使黄酒口感更浓烈;发酵时间短、酒曲放的轻,黄酒就会偏甜一些。另外,制作黄酒的厂家不同,自然有不同款式的包装。
     房县黄酒作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酒色清黄、酒性温和、酒味绵长,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美容养颜等功效,有着“酒中贵族”之称。近年来,化龙堰镇紧抓这一优势,紧跟市场趋势和消费潮流,不断推进黄酒产业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向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转型升级,推进黄酒产品低度化、保健化、细分化式发展,大力推动黄酒全产业链高品质发展。同时从历史文化、产品配方、包装推广等方面进行改良改进,推动黄酒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通过讲好黄酒故事、弘扬黄酒文化、提升黄酒价值,不断提高黄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助力本地黄酒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除了黄酒,调研团的成员们还参观了房县的地标农产品黑木耳、香菇、小花菇、干豇豆、有机葛根粉等。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一集里就专门介绍了来自湖北房县的童花菇,因其香味浓郁、肉质肥厚、口感特别鲜嫩,是香菇中的极品,盛赞它为“香菇中的王者”。
 

感悟,共同缔造“幸福密码” 

     6日上午,调研团成员们来到化龙堰镇的上湾村,一座座连片的蔬菜大棚、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道路、一弯弯僻静的山边步道、一汪汪清凉的小桥流水、一间间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白墙黛瓦,鲜花盛开,走一处、抬一眸都能享受到不同的田园风光。美景如画,文化作魂,“山水田园·家在上湾”是它的主题,文化大礼堂、科普书房、农耕广场展示了它的底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近年来,化龙堰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持续发力。以村标、庭院、花坛、池塘等空间改造的“小村景”缤纷养眼,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扮靓了农村整体颜值,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据了解,房县化龙堰镇上湾村位于县城以西20公里处,辖6个村民小组,2021年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被列为“共同缔造”示范村。近年来,上湾村遵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展理念,通过抓党建强引领、搭平台聚合力、带群众促共治、壮产业享增收,推动了基层基础规范化、社会治理制度化、乡风文明润泽化、环境整治常态化、产业发展特色化的“五化五美”乡村建设步伐,上湾村在“共同缔造”正逐日绽放出绚丽光彩。
   
    6日下午,调研团成员们前往玻璃温室大棚时遇到了正在给辣椒“吊绳”的村民,便上前一探究竟。村民们告诉大家,辣椒吊枝为的是防止枝条倒伏折断,从而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在辣椒初花期,先吊起两根最大的主枝,这样既能保证植株不会歪倒,又能保证剩下的主枝不会受到约束,正常生长展开,使受光面积增大。当辣椒株高在0.5米以上、植株展开度较大时,再把其他主枝吊起来,叶片不相互遮挡,就会增大见光面积,促进辣椒的营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实践团的成员听完村民的科普后纷纷感叹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并表示希望能够体验、帮助村民们一起完成“吊绳”工作。在村民的指导下,大家忙碌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棚里的气温越来越高,豆大的汗珠从成员们的脸上滑落,他们这才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这也启示着当代大学生要增强实干精神、力行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此次活动走进乡村,深入群众,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和特色种植,在田间地头,感悟着乡村振兴的新成效。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学习好理论知识,不断用实践检验真理,为新时代新农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时间:2023-07-13 作者:王燃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同时代同行动,助生态长发展。
  • 同时代同行动,助生态长发展。
  • 为了号召人民一起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二队来到贵州省毕节市
  • 07-13
  • 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 ——“润心助童 寻梦盛夏”团队赴临
  • 海坛护眼记:近视防控,从实践开始
  • 海坛护眼记:近视防控,从实践开始
  • 为了加强近视防控工作,“寻闽逐红迹,海坛行医梦”三下乡实践队走进了中医院,举办了一系列近视防控宣讲活动。活动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
  • 07-13
  • 海坛送医记:习中医养生,促人民安康
  • 赓续海坛文明,筑梦海洋强国
  • 赓续海坛文明,筑梦海洋强国
  • 7月7日,“寻闽逐红迹 海坛行医梦”三下乡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了平潭长江澳风力发电景区开展海边实地调研活动。
  • 07-1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