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成员与演员进行访问,王嘉仪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皮影作品。在表演人员的陪同下,实践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泰山皮影的起源和发展。泰山皮影表演方式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到三个人表演,甚至可以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表演者同时脑子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锤,一人身兼数职完成整一台戏的演出。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如今已年逾古稀,仍苦学英语,将皮影戏带向世界,促进跨文化交流。
(琳琅满目的皮影作品,王嘉仪摄)
实践队成员欣赏了一场文化盛宴。皮影戏表演《泰山石敢当》,这个在泰安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故事,在皮影这一艺术媒介下生动形象的演绎了出来。
(演员正在演出,王嘉仪摄)
节目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体验了亲自演绎皮影的活动,感受到表演人员的不易,充分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意义。
(成员体验皮影戏,王嘉仪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泰山皮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时代的潮流,也做出了相应的转化。泰山皮影与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角色相结合,做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皮影画。
(皮影形象创新,王嘉仪摄)
同时表演人员也在剧本上加以创新,比如正在上映的最新剧本《新武松打虎》,将原来恶虎的设定改变为国家保护动物东北虎,故事最后老虎被送进动物园进行保护。整个过程诙谐有趣,同时增强了人们在保护国家动物方面的法律意识。
此次社会实践意义重大,实践队成员了解了泰山皮影的历史渊源,同时为更好做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为“两创”的实现提供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