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学习竹编技法,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解竹山县竹编非遗传承情况,7月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学习当地非遗竹编的编织过程,弘扬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经队员们走访了解,竹山有丰富的竹木资源,竹蔑编织技艺精湛,精美的竹篾生活用品绿色环保,美观大方,深受广大市民朋友喜爱,为让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县委县政府和县文体新广局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正积极谋划将竹蔑编织技艺和当前扶贫车间、作坊有机结合,打造非遗文化产业,拓宽销售渠道,让非遗项目给群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持续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居民素有用竹篾编制背篓、竹床、撮箕等生产生活用具的传统。队员们拜访了当地竹编传承人肖友华爷爷。时值盛夏,走进肖爷爷家中,竹编制品琳琅满目,竹编师傅肖爷爷正认真地制作竹编制品,只见竹篾在他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结实的竹凳便诞生了。据了解年近七旬的肖友华制作竹制品已有50多年,以前,竹制品卖不出好价钱,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销售模式,肖友华只能凭着零散的订单挣点手工钱。“挎篮、箩筐这些山里货,如今又值钱了。游客要买,合作社还把它们拿到网上去销售。”现今当地旅游业日益发展,加上肖爷爷手艺精湛,他的竹制品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竹制品收入也在渐渐增加。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生产与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向往。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传统技艺需要一代又一代崛起的匠人去守护和传承。传承非遗竹编,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肖爷爷将毕生岁月献给了竹编,他注入了无数心血在这一件件精美的竹制品中,他的匠心精神铸就了竹山竹编文化的一方灿烂。
  此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此活动,队员们了解了非遗竹编的传承情况,体悟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同时也加强了队员的传承意识,全体队员都希望尽青年之力,为我国非遗文化尽绵薄之力。
                                                                             (编辑人:张忠玉)
 
时间:2023-07-12 作者:张忠玉 来源:十堰市竹山县 关注:
  • 乡村振兴始于心,齐心协力践于行
  • 乡村振兴始于心,齐心协力践于行
  • 7月10日,合肥学院赴芜湖繁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同中分村基层干部们开展了交流会。中分村党支部书记苏清芬、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伍和涛
  • 07-12
  • 深入群众调研,推动中分发展
  • 深入群众调研,推动中分发展
  • 2023年7月11日上午合肥学院赴繁昌中分村“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芜湖市繁昌区中分村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形式的实地考察。
  • 07-12
  • “寻脉文化,筑梦乡旅”调研团深入白土镇马超营村与 康山村
  • 赓续传统文化,两创再续火种
  • 赓续传统文化,两创再续火种
  •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落实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实践队成员王嘉仪来到泰山皮影泰安非遗传习馆进行社会实践。在
  • 07-1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