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幼儿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促进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7月4日,芜湖市沿河小区幼儿园的老师们和安徽师范大学“五彩乐迪”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带领全体幼儿前往芜湖古城写生,身临其境感受古城的风光与韵味,用自己的笔描绘出古城的美。
青石板吹画:石板添色趣味多,童心绘出七彩画 小班的小朋友们早早来到古城,好奇地环顾着四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老师给小朋友们细细讲述了关于青石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大的石块蕴藏着许多的秘密。吹画是把颜料在石头上吹散开,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图案而组成一幅画的美术形式。这种作画形式操作方便轻松,可使画面变化无穷,符合小班小朋友好奇心强的特点。
看到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老师和“五彩乐迪”的队员们便给他们分发小围裙和吹画材料,一个个“小艺术家”们就这样诞生了。小朋友们在吹画过程中运用各种色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创作。“五彩乐迪”的成员时刻关注着小朋友们,避免他们受伤或出现误吸颜料的情况,并记录下小朋友们投入的神情。青石板上被小朋友们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吹出了七彩的图画。小朋友们尽情创作,彼此交流想法,玩得不亦乐乎。
图为小班小朋友们在青石板上进行吹画
灯笼写生:花街铺子灯笼多,执笔绘出独特景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年前的西汉时期。灯笼是喜庆的象征,是一件工艺品,承载着从古至今人们美好的寄托和心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班的小朋友们走进古城内的“花街灯笼铺”,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灯笼的由来和它不同的种类,随后老师和“五彩乐迪”的成员给小朋友们分发画板、纸和笔。写生是绘画中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对小朋友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朋友们在仔细观察后,便开始画下自己眼前的灯笼。虽然小朋友们面前摆放、展示的灯笼是一样的,但他们每个人纸上的灯笼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为中班小朋友正在进行灯笼写生
中班小朋友们的灯笼写生活动结束后,时间尚早,老师和“五彩乐迪”的成员就带领他们沿着青石板路参观古城。一路上,小朋友们看到了竹篾店、糖人铺等有意思的店铺,尤其对糖人铺十分感兴趣。于是小朋友们就一起看糖人铺的爷爷制作糖人,很快,一个栩栩如生的兔子形状的糖人就做好了,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赞叹不绝。参观途中,“五彩乐迪”的队员积极协助老师维持好小朋友们的秩序,看好好动、经常脱离队伍的小朋友,保护好小朋友们的安全。
城楼写生:长虹矗立心盎然,纸间再现眼前楼 早晨7:30,大班的小朋友们一进古城就看到了屹然矗立的长虹门,并早早地来到长虹门下集合,小朋友们先在古城楼外仔细观察,思考古城楼和现代建筑有着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之后小朋友们在老师和“五彩乐迪”队员的指导下开始用线描的方式来展现精美的古城楼,加上他们独到的观察力,不同的元素被添加到自己的图画里,图画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效果。
图为大班小朋友准备开始古城楼写生
此次古城徒步写生活动在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但小朋友们仍感到意犹未尽。“五彩乐迪”团队认为此次活动十分有意义,并表示将多多在实践过程中开展此类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契机,增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