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忆先烈,传非遗”实践团探寻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为探寻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2023年7月7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忆先烈,传非遗”实践团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孟良崮战役展厅。初进展厅时,黄色的灯光和暗红色的墙壁就给人浓厚的革命感,墙壁上挂着印有文字的图片,地上立着的展柜陈列着革命文物,这一切仿佛将成员们带入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成员们跟随讲解员,认真聆听,仔细观看珍贵的史料、实物展品,详细地了解孟良崮战役全过程。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物品,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再现了当年军民共助的感人场景。随着参观的深入,队员们渐渐明白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陈毅、粟裕等首长军事指挥的胜利,也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更是沂蒙老区人们全力支前的结果。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烈士园中央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陵园中埋葬了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有名字的只有103座,其他两千七百多座都是无名烈士墓。看到这么多的墓碑,实践团成员们心中升起一股敬意,对此表示道,一定会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沂蒙精神雕塑园。雕塑园中的雕塑刻画了战争背景下,沂蒙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形象,展现了沂蒙人民与党的鱼水情深。在雕塑园中,最让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的是红嫂李桂芳带领沂蒙妇女搭建“火线桥”的雕塑。这座桥,是在紧急时刻,沂蒙妇女用门板、用自己的肩膀撑起的桥,是将抗战引向胜利的桥。在抗战时期,沂蒙妇女们用自己的力量扛起了半边天:她们摊煎饼做军粮,她们纳鞋底做军装,她们用自己的乳汁救战士,她们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她们还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她们被亲切地称为沂蒙红嫂。实践团成员们为红嫂们的精神所感动,决心要向她们学习。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和沂蒙人民爱党拥军、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成员们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
 
时间:2023-07-08 作者:姚晓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南财学子三下乡:参观滩羊产业集团,探寻盐池乡村振兴之路
  • 川北医学院学子三下乡:爱心义诊进苗乡,真情服务践初心
  • 寻找一片“原野”
  • 虽说每日的饭菜很新奇,每日也会发生不完全相同的事情,但在同一个地方,同样的工作,大体的基调也是相似的。所以,晚饭过后,我决定拉
  • 07-08
  • “三下乡“的白日与晚间
  • 白日的忙碌,是为晚间的快乐埋下伏笔。
    早晨与午间的阳光,已经把我心中的快乐“抽干”,只留下马不停蹄地跑动。参与三下乡活动的拍摄
  • 07-08
  • “寻脉文化,筑梦乡旅”实践调研团深入陶湾镇西沟村开展“三
  • 毕节学子“三下乡”:团结是金 奋斗最美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