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认知力,增强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大学生的力量助推社会建设事业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植梦新村”实践队队员深入农村,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乡村在振兴之路上的得与失,总结乡村发展的经验教训,助力乡村实现更长远发展。“植梦新村”实践队将分地区开展五轮调研工作,对全中国的乡村振兴现状一探究竟。
本次调研植梦新村实践队对中国南部地区的贵州、湖南、广西这三个省中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的村落和地区进行了线上调研,总体上各村落基本从资源禀赋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益农则农、宜工则工、益牧则牧,夯实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意义。
贵州的核桃坝村以其茶业闻名,培育了高质量的茶品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桃坝村发展绿色农业,旅游重点以当地生态旅游为主,发展农家乐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了当地生态文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核桃坝村探索建立村民议事小组机制,打破了村级事务“干部干、群众看”的“单打独斗”局面,探索出“群众事群众议、群众管和群众享”的乡村治理模式,村风村貌、乡风寨风明显转变,打造和美宜居乡村的关岭样板。
湖南的大松坡村利用其交通运输优势,把葡萄作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利器”,带领整个村子共同富裕。他们立足资源特色、产业基础,葡萄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被誉为“中国南方葡萄沟”。整个村子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农户山庄,风景如画,形成了“美景、美食、美酒”三美产业,成为了集葡萄采摘、酿酒、品酒、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南方葡萄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发展葡萄农家乐25家,景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
广西的姚山村以优质水稻、花生等为主要特色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使当地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在组织建设上,姚山村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将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退役军人、经济能人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大力培育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党员,吸纳5名致富能人入党,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植梦新村”实践队聚焦于乡村发展,通过进行线上调研、线下实地考察的方式为乡村发展奉献一份力量,同时希望展开教育扶贫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回馈祖国无数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