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子利用寒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
为有效调研皖北地区节能减排现状,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子吕力龙利用寒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本次问卷共投放750份,回收 720份,经检验回收率多于96% ,本次问卷调查有效。根据本次投放的问卷整体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填写问卷的有76.1%用户知晓节能建筑,37.8%用户对节能建筑非常了解,24.8%用户对节能建筑较为了解,23.9%%用户对节能建筑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这说明大多数用户对于节能建筑、建筑减污等是具有一定的了解的,这为后期的宣传普及等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团队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用户填写数据,得出下述结论。
1.年龄、职业等对节能建筑产生不同的认知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得知,不同年龄、职业等人对节能建筑会有不同的认知。因此团队成员通过对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年收入与对节能建筑的认知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Person 卡方独立性检验和交叉列联表分析,我们发现年龄、性别、职业、年收入与对节能建筑的认知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下述结论。首先,根据结果我们发现年龄对节能建筑认知差距较大。19岁-25岁的人民对节能建筑认知程度高,约占40%,该年龄段的人民对节能建筑了解程度普遍偏高;26岁-35岁的用户在本次调查中占比32%,该年龄段居民对节能建筑了解程度高且对节能建筑具有很强信心;13岁18-岁的人民对节能建筑认知不足16%,认知程度较少,了解情况偏低。此外,就职业来言,不同职业与节能建筑了解程度也密切相关,部分与建筑相关的职业对节能建筑了解程度与数量普遍比与建筑行业无关的员工了解更多。
2.四类群体认知特征显著,推广效率极好
我们将不同年龄、职业的人根据对节能建筑的认知程度分为A、B、C、D四类群体。四类群体的认知程度与对节能建筑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群体具体不同特征。其中A类群体对节能建筑认知程度最高,接受程度最高,而且认为节能建筑的使用意义巨大,希望全力推广使用,该类群体占比43.1%;B类群体则对节能建筑有较高的认知,对其接受程度高,也认为节能建筑的使用具有巨大意义,赞成推广使用,该类群体占比30.2%;与AB类群体不同,C类群体对节能建筑没有了解,但是接受程度较高,赞同节能建筑的使用,认为使用可以对环境产生良好效应;D类用户则一点也不了解节能建筑,同时也不想接受新事物,觉得节能建筑的建造没有意义。因此团队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AB类群体采取普通的宣传推广,对用户进行普及。对CD类群体则进行专门性的线上宣传推广普及与线下介绍节能建筑基本知识与意义所在。
3.优劣势并存,节能建筑成为未来建筑方向
根据我们调查统计可知,节能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较优劣势并存,但是节能建筑却能成为未来建筑的一大方向。因为相较于劣势,节能建筑带来的好处更多,劣势也能通过其他办法弥补消除。首先,节能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对材料有更高的要求,材料的选择要高性能、高耐久、耐腐蚀、抗老化等优势,这就排除了很多普通材料;其次是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员工使用系统化集成设计,从整体提升建筑水平。当然节能建筑带来的好处也有很多,节能建筑对于碳排放有很高的效率,可以更加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过程生态污染;有利于解决建造建筑品质底下、建造过程污染排放高、建造建筑时间跨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而且节能建筑可以合理节约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与资源,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的最大化综合效益。为我国进一步实现绿色建造体系提供良好的基础,帮助更多家庭解决因建筑产生的种种问题,因此节能建筑有望且一定能成为未来建筑方向。
时间:2023-03-02 作者:吕力龙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