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聊城1月1日电(通讯员 岳晓雪)县城是吸纳县域城镇人口的核心载体,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功能,在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县城,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深入探究县城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在基层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1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日新月著”实践队聊城“发光者”支队赴聊城市冠县前王二庄村开展乡村、县城居民与基层干部的思想调查与城镇化宣讲。
图为前王二庄村村容村貌。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岳晓雪 摄
实践出真知,奋斗正当时。聊城“发光者”支队队员深入前王二庄村落,力争在实践中求学问、求发展、增才干。队员们走访乡村住户家庭,发放调查问卷,访问住户情况,了解村民们的就业倾向和居住倾向,进行城镇化宣讲活动,调查乡村、县城人才流失现状。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前王二庄村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甘官屯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主干道附近,周边有清泉河风景区、中华第一梨园、武训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
冠县查拳、东昌木版年画、鱼山梵呗等民俗文化,与梁村村、后王二庄村、西国寨村等众多村落相邻。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乡村文化风情和温暖的街道邻里氛围造就了村民们对家乡深厚的眷恋之情。与队员们于12月27日前往的五里韩村大相径庭。五里韩村也位于主干道附近,但村落面积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周边村落稀少,联系并不密切,且距县城中心近,因此村民们对家乡的情感淡薄,更多转移到县城或大城市发展。
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调研,关于村民们的居住倾向,队员们了解到前王二庄60%以上的村民都选择在农村居住,原因有与亲人联系密切,住房压力小,环境优美等方面。前往二庄村隶属于建制镇,距县城中心远,村民日常活动范围大多在建制镇内部。而建制镇与县城的发展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导致教育水平差异,村民受教育程度低,难以走出乡村去县城发展。而五里韩村的村民大多在初中阶段就去往县城读书,因此很多村民有留在县城的意愿。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居住、生活、工作,有利于发挥县城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因此县城要提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岳晓雪 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大力发展县城适宜产业,县城产业越发展,就业机会就越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就越强。县城要优先培育本县域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能力强、就业容量大、有效服务“三农”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适宜产业。一些县城不切实际盲目培育二三产业,发展不仅成效不明显,而且往往还背上沉重的债务。多数县城目前规模小,人口少,人才缺乏,不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能力,因此要遵守产业发展的规律,对此深入思考和引以为戒。
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居住、生活、工作,县城除了要能够为转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带来更高收入外,关键还要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影响很大。农民之所以愿意迁移到县城,根本动力在于能分享到更高水平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同等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成本前提下,高质量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是决定农民是否愿意进城及迁移到城镇的关键因素。要让进城农民更容易享受优质教育,更容易获得优质医疗资源,要让县城在个人学习和技能提升以及获得更多更好服务等方面显现出优势,这样,县城才能持续吸引农业转移人口。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照。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岳晓雪 摄
实际上,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中存在一个现象,大量农民转移到县城,而县城人口又进一步转移到各类城市。我国城镇化,县城人口相对稳定,城市人口增加明显,不能忽视其中大量农业人口转移是梯度推进的。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先到县城,获得城镇化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又继续向城市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多种载体作用。为了更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要加强聚集人口功能,发展就地城镇化。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发展难度增加,现代化进程放缓,县城对于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因此要积极发挥县城作用,推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建设。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县城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于律己,积极实践,展示青年学子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