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印,语相同——人文与艺术学院推普志愿者走进武功山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22年7月23日,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志愿服务队“心相印,语相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江西小队抵达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万龙乡华云小学,开展为期21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将普通话教学带入每一节课堂,鼓励青少年儿童学好、用好普通话,并围绕当地普通话普及、使用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正值大暑时节,武功山林木葱郁、凉爽宜人,坐落于此的万龙乡华云小学教学环境更是令人向往,云海苍茫的蓝天下,红砖白瓦的教学大楼与平整宽阔的运动场映入眼帘。
在这里,志愿者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分段教学。在普通话推广第一课中,志愿者首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学生讲解了“什么是普通话”,并通过讲述南方与北方商人因语言不通错失合作机会的小故事,向学生形象地点明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普通话不仅能让不同地方的人更容易地沟通,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可以使得我们中国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更能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
接下来,志愿者从“为什么推广普通话”,“不同地区的人们如何称呼‘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消灭方言”三个方面向学生推广普通话小知识,帮助学生解答了内心的疑惑同时,也开阔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知识面。
除此之外,志愿者了解到江西武功山本地具有自己的特色方言,在课堂上也开展了“分享方言”的特别环节来让学生们积极讨论与参与分享,由此让学生们体会到推广普通话和讲方言并不矛盾,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各自的使用价值,推广和学习普通话并不是消灭方言。
同时,志愿者以“普通话大考验”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了绕口令比赛和朗读比赛,将班里同学分为两支小队伍进行小比拼,带动学生踊跃参与其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和班级同学共同进行了游戏总结,一共总结了三点;“平时要多用普通话与他人沟通交流”,“掌握好普通话与本地方言的区别”,“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
临近课堂尾声,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进入宣誓环节,学生们纷纷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推普学普口号,随后推普成员王莘童带领学生一起宣誓,学生们全体举起右手,认真宣誓:“积极学习普通话,写好规范的汉字,争做新时代的推普员”。通过志愿者生动讲授和互动,学生们对普通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学习普通话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在课堂上收获满满,并在课后时间利用彩笔和纸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普通话知识呈现出来,形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手抄报作品。
志愿者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是在课余时间融入学生集体,和小朋友们愉快地交流和吃饭,给予学生们温暖与贴心的陪伴,营造了共同学习、积极交流、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一字一句普通话,一笔一划规范字,千言万语绘中华。”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志愿者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从文化层面增强当地青少年儿童对国家、对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使学生们在养成良好说话习惯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助推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