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党史(国学)小课堂”社会实践团队在汶上县中都街道进行传统礼仪展演。
中国自古尊师重道。俗语云:“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束脩礼(拜师礼),是尊师重道、弘扬经典的体现。束脩礼,始于孔子。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先秦典籍中就出现了“束脩”这一词,这一礼仪,汉儒孔安国对“束脩”的解释为“束带脩身”。礼仪的主题是尊师重道、明礼求学。
01 图为领导们在中都街道观看展演。曲阜师范大学 李雪玲 提供
周密策划,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为保证展演顺利进行,队长带领团队成员讨论整个展演活动的流程,并且进行周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筹划准备。队员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学习有关“束脩礼”的礼仪知识,对实践成员进行礼仪培训。并且,学习束脩礼的形成、束脩礼的演变以及束脩礼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不同变化。队员们通过线上观看视频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有关束脩礼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束脩礼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的新内涵与新形式。
一俯一揖,尽显重道尊师传统
展演过程中,身穿厚重儒服的队员们仍一丝不苟地进行束脩礼展演。伴随着宣赞庄严洪亮的声音,扮演师傅、宣赞、学子、侍者的队员各居其位。依次进行正衣冠、诵读《束脩告文》、献戒、执束脩、训诫、礼敬师儒等礼仪环节。尽管儒服繁琐厚重,队员们的展演始终不曾露出疲惫的神态。他们用严谨完美的表现给观看展演的领导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礼仪表演,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向领导们展现当代大学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
02 图为实践队员表演束脩礼。曲阜师范大学 李雪玲 提供
展演进行到执束脩时,负责讲解的队员对此进行细致解释:“束脩礼,始于孔子。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说只要是自愿送十条千肉作为礼物的学生,我没有不对其进行教诲的。从这以后,学校便形成了束脩之礼。束脩,即捆在一起的干肉,每束十条。在古时候干肉是奢侈品,属于大礼,当送给亲爱的老师。后发展演变成一种学校的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崇高风尚。”观看展演的领导们认真观看、聆听。
除进行形象直观的展演外,这样的讲解更是不绝于耳,潜移默化中传授给观众优秀的儒家文化。儒家优秀传统礼仪展演为观众带来视觉体验,全面通俗的讲解更能将观众带入到文化展演中,并且,全面了解儒家优秀传统礼仪。古典而端庄的束脩礼使队员们和观看展演的领导仿佛回到纸香墨飞、溢满朗朗书声的古代书塾,同时,自古流传的尊师重道的优秀儒家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了心灵。
03 图为实践队员表演“束脩礼”中的“献戒”环节。曲阜师范大学 李雪玲 提供
交流学习,为传统文化增添新活力
展演结束后,各位领导根据社会实践队员的礼仪表演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对社会实践队员的展演情况做出评价与指导。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各位领导的评价与指导下不断提升展演活动质量。希望通过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展演活动深化汶上县与曲阜师范大学的合作。为接下来,实践基地要切实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大学生实践团队的横向交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打造“校区联手、自主互动、共建共享、合作发展”的校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新品牌,建立“家庭一学校一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实践新模式打造良好的开端。最后,曲阜师范大学“党史(国学)小课堂”社会实践团队与全体领导合影留念。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与领导的合影。曲阜师范大学 李雪玲 提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时代进步青年
青年向上,汶上向前。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身着汉服,行古礼,生动展现了古时学子求学的全过程,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实践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出青年一代的风采,争做时代进步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