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暑期三下乡:共同守住耕地底线
中国青年网滁州8月15日电(通讯员 郭楚芬 朱洪娜)为积极响应国家非粮化非农化政策,加强对遏制耕地过度非粮化的宣传,2022年7月2日至19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赴阜阳耕地非粮化调研实践小分队到达阜阳市多个农村,以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开展以“阜阳市耕地非粮化问题及治理调研——保护耕地”为主题的宣传调研活动。
第一站:阜阳市颍东区吴寨村
7月2日上午,实践小分队前往阜阳市颍东区吴寨村进行耕地非粮化走访调查。团队成员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吴寨村大部分的土地面积用于养殖牛羊。据了解,养殖产业就目前来说并不成功,不知道后续会怎么样。接着团队成员对村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得知农民们的土地以一年3000-5000的价格承包出去,承包前土地种植的多为玉米大豆之类,承包后承包商多种植西兰花等蔬菜。不过,在调查结束后,村民还向团队成员透露出向承包商要钱的困难,希望政府可以多多关注。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该村还有其他规模不小的大棚和土地,但大多不是种植花等非农作物,就是被荒废了。
总的来说,该村非粮化非农化程度还是偏高。对此,团队成员表示对于我国的实际可耕种的耕地数目有点担忧。
第二站:阜阳市阜南县焦陂镇
7月16日下午,分队前往阜阳市阜南县焦陂镇进行耕地非粮化走访调查。
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镇人均2亩地,少有荒地且普遍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该镇居住地聚集,村民常选择家门口或路边种植一些水果蔬菜。有的村民家里只有老人的会把土地租出去,就为了让土地不荒废。由此可以看该镇人对土地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第三站:阜阳市颍州区十二里庙张大营村
7月19日,小分队前往阜阳市颍州区十二里庙张大营村进行走访调查。
走访过后,团队成员了解到该村的土地大多租给政府用来种树,一年一亩的租金为1500元,已持续近五年。据一位好心的大娘透露,团队成员得知个别村民自己种粮食的收入其实比单纯收取政府的租金要高,但村民们还是很乐意租给政府。同时,团队成员还额外了解到,阜阳一中学校建立新校区也是征用的张大营村村民的土地。
目前村土地面积大概是300亩。有很多村民都从原居住地搬走住进安置区,他们原先拥有的耕地基本变为荒地。有些村民收整了一下土地,种了各种蔬菜。
实践总结:耕地底线绝不可退让!
(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14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2021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耕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在调查过程中,民众对待耕地的态度大多以珍惜和保护为主,在现实中也做出不同程度上的行动。
(二)阜阳市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状
据小分队的调研结果显示,阜阳市靠经市中心、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区域的土地大多为蔬菜大棚、果园、中药,非粮化现象比较高,非农化程度较低。而离市区较远的乡县,例如阜南县,基本是以种地为主,土地基本是村民自己种。没法自己种地的、或者主人年纪较高的家庭,也会把土地借给邻里或者家族其他人种。同时,村民们大多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非粮化程度比较低。
(三)保护耕地必须落到实处
耕地保护必须落到实处。阜阳市在耕地的治理方面的成绩很突出。2021年阜阳市粮食播种面积1459.25万亩,平均亩产363.10公斤,总产529.85万吨。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阜阳市坚持高位推动、政策支持、科技引领,稳定粮食面积,主攻粮食单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粮食总产稳居安徽省第一,已连续8年超过百亿斤。
阜阳市的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逐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基本农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确保每年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1450万亩。
粮食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吃饭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起保护耕地的安全意识,共同守住耕地底线。这不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深的意义在于,我们作为中国人,对待土地深沉的爱,对我们的先辈的致敬,老一辈爱护守护的土地应该受到我们每个人的尊重和保护。而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宣传保护耕地的安全意识,更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做出行动保护耕地。
时间:2022-08-28 作者:滁州学院郭楚芬 马嘉玲 佘卿冉 来源:多彩学生网 关注:
- 南信学子赶赴贵州开展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召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