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阳光存折不打折暑期社会实践

一、实践背景

(一)聚焦“三下乡”实践主题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组织团队成员在社会观察、光伏特色产业调研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

(二)响应国家“双碳”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其发展对双碳目标的达成占据重要影响。

(三)紧扣光伏发展新政策

  光伏,即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系统。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获取的清洁能源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城乡用能方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光伏产业的下游应用主要为光伏发电,按照建设规划位置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分为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6MW为分界),大多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居民用户、工商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住宅楼和写字楼等。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5.56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9.15GW、分布式光伏电站16.406GW,分布式光伏电站占比达64.2%,预计“十四五”时期国内年均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可达40GW至60GW。本次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分布式光伏。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其中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本次调研也在报告中所提及的试点地区开展。
 

(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障碍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旨在“十四五”期间有效引导行业智能升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使我国保持全球光伏制造第一大国和装机应用第一大国的地位。国际能源署近日在其特别报告《太阳能光伏全球供应链》中预计,到了2025年,在光伏供应链的所有关键产出上,全球各国将更加依赖中国。中国多晶硅产能的全球占比达到了10年前的3倍;晶圆产能上,中国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光伏电池与光伏组件上,中国占80%。这种全球产能向中国集聚的趋势还在继续。如果算上在建产能,中国在全球多晶硅、硅锭、晶圆产能中的占比,很快就达到95%。2021年,全球十大光伏设备制造厂商均为中国企业,占全球市场的45%。

  虽然我国光伏制造和装机应用发展与推进稳中向好,但光伏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瓶颈问题。比如受季节变化、天气变化、温度变化等影响,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电站输出功率预测难度随之增大;同时,居民对光伏的认识不足、了解有限导致居民无法自发地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安装了光伏后期存在运维难题和安全风险等,这些都制约着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团队成员了解光伏技术的原理,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创新性的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及装置,从而体会我国提出“双碳”发展的深层内涵。在调研中,宣传和科普光伏产业,让老百姓了解国家最新光伏政策以及光伏政策发展的巨大意义,为居民和企业搭建光伏产业发展的沟通桥梁;此外,将村民的担忧和疑惑转达给企业,促进光伏企业精准对接民众需求,调整完善自身产品,实现供需求对接。

三、实践过程

(一)调研准备

  团队成员首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初步了解光伏产业政策及相关技术原理,曹瓅老师为团队提供指导意见,团队成员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预调研问卷并进行线上发放,实施预调研。在收集了有效的预调研样本后,于2022年7月2日召开了首次线上研讨会议。团队根据线上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并制作下一步实地调研大纲,分配实践任务。团队分为4小队,分别前往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一线、城市“农光渔光互补”的创新产业园区以及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代表企业,从光伏产业发展供需的不同角度,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不同方法进行实地调研。从生产到使用售后,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光伏产业的发展。
 

(二)调研地点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光伏名镇”南坪镇以及后吕桥新村、江苏省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青虾推广示范基地、南京市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调研方法

1、文献调查法:收集和摘取光伏相关文献从而获得有关信息,并据此制定调查问卷。

2、网络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布关于“‘双碳’目标下光伏企业的发展”调查问卷,了解在国家新政策推行下光伏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居民的使用及售后情况。

3、实地观察法:团队成员走进白马科技园、青虾生产示范园区,亲身体会“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团队成员还通过观察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密集程度等来评测当地光伏项目的推进进度和发展情况。

4、实地调查法:团队成员深入光伏安装以及光伏使用基层进行现场调研,了解企业和基层老百姓对于光伏项目开展的意见与建议。

5、深度访谈法:制作访谈提纲,对于“渔光储”项目负责人王铖、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胡主席进行深度访谈。

(四)线上调研

  团队成员围绕“‘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的发展”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研。样本范围涵盖江苏、安徽、北京、吉林、重庆、广西等地。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未来安装屋顶光伏。线上调研过后,团队开展“云”研讨,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激烈的交流,结合样本情况设计制作实地调研大纲。图5居民认为安装屋顶光伏仍然存在的问题,调研人群中有77.33%的人担心天气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说明目前居民对光伏板的安全问题存在较大的担忧。同时半数的人觉得光伏板价格高昂且存在质量、安装、运维等问题,侧面反映出目前光伏产品市场仍然处于一个良莠不齐的状态,且运维体系并未完善或者产品宣传并不到位。

  调研人群中超过60%的人希望屋顶分布式光伏在完善运维体系、提高发电效率、完善财政补贴、健全监管机制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出改进。

  调研结果显示,86.67%的调研人群表示更注重光伏的绿色节能特性,希望光伏产品能经久耐用同时带来较高收益。在影响因素中,团队成员发现30.67%地调研人群认为政策保障是很重要的。

 

(五)线下调研与访谈

1、对话白马科技园专业讲解员,探究光伏智慧农业发展新方向
  2022年7月15日,调研小队成员前往南京白马国家农科院探索农光互补等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坐落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构建出了一套现代农业全产业体系,集产学研以及种植,装备,研发,加工等一体,且将于今年建设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

  在于讲解员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白马农科园对光伏发电的独特利用方式,打破先前“自发自用”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储存系统建立的高昂费用。白马农科园的光伏发电直接输往国家电网,而农业发展所需用电也是从国家电网而来,但是价格有所不同。不同种类的光伏板满足不同种蔬菜花卉的用光需求,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对光能的有效利用,且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参观青虾养殖示范基地,“云”专访“渔光储”项目负责人
  2022年7月17日,调研团队走进常州市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探索“渔光互补”的光伏创新产业模式。该基地围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探究了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及蟹池多品种套养模式,“小精高”生态养殖模式享誉全国。

“渔光储”项目负责人王铖介绍到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是农业农村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水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举措,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首先,“渔光互补”这种模式不占用土地面积,光伏板是假设在水面一定高度之上的,充分利用了养殖塘口上方的闲置空间。其次,夏季高温季节调节水温的作用,光伏板是设置成随太阳转动的,保证最大的光照面积,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光伏板的遮挡,塘口相当于覆盖了遮阳网,减少了阳光的直射,从而塘口水体温度较其他塘口有所降低。高温季节水温过高对河蟹的摄食及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光伏板在夏季降低水温对河蟹生产发育是有帮助的。

  团队成员通过实际案例,提出自己在光能储存方面的疑惑,在负责人耐心解释中,团队成员逐步了解到目前这个项目的光伏发电量,在天气状况较好时为200度/小时,这个发电量目前是超过渔场(三区)用电速度的。这些电能理论上是可以并入电网的,但是由于因为目前光伏发电只接入了三区箱变,这些多余的电能还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3、走近“光伏名镇”,解惑储能难题
  综合关于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的调研,团队成员产生了关于储能的疑问。基于研究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如何储能以及处理盈余电量的问题导向,2022年7月20日,团队成员选定安徽省淮北市,踏上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的探索之路。

  在淮北市“光伏名镇”南坪镇,团队成员采访了某光伏安装企业负责人。负责人介绍到发电系统储能是通过蓄电池实现的,现在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多是并网发电,不使用储能设备,更加实惠安全。负责人还带团队成员参观了某住户安装光伏板的施工现场,科普发电原理以及盈余电量的售出价格等等。在团队成员与其的交流过程中,该光伏企业负责人透露,光伏推广的主要困境是存在居民不了解并拒绝使用光伏板的情况,这为团队进一步开展实践提供了指引。

4、光伏政策直通车,企业居民一线牵
  团队成员走访安徽省淮北市几处村落来接触基层老百姓的声音,积极探索屋顶分布光伏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用前面文献查找与实地参观对话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向村民科普“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国家最新的光伏政策。团队成员帮助居民了解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打通企业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壁垒。同时,团队成员也积极了解居民对于光伏项目目前开展存在的疑惑与建议,总结并反馈给当地企业,促进反馈机制双向建立,助力光伏市场供需对接。

  在后吕楼新村实地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惊喜地发现了随处可见的光伏板,不仅在居民居住的屋顶,也包括街上的商户和农田。农村不同于城市,建筑平均高度偏低,闲置了大量屋顶资源,而屋顶分布式光伏恰恰巧妙地利用了农村的这一特点,做到了资源地充分利用。团队成员走访了当地居民,许多居民提到,政府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展做了许多宣传和政策性补贴,近几年村子里住户陆陆续续安装上了屋顶光伏,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也大幅提升。

5、参访天合光能企业,共议行业发展新章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创立于1997年,作为中国最早的光伏系统集成商之一,天合光能与全世界的安装商、分销商、公用事业及项目开发商共同努力,创造智慧能源。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胡主席与团队成员围绕光伏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交流,并向团队成员介绍新的光伏产品以及背后原理。实践队员了解到最初很多光伏企业的发展契机是“中国光明工程”即通过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新的发电方式为那些远离电网的无电地区提供能量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为当时的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采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光伏产业从一开始的依赖国外进口技术、人才到如今拥有自主创新产业链和完善的制作技术,近些年发展迅猛。尽管如今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存在发展困境,主要是由于其产业链仍不被大众广泛了解。胡主席向团队成员指出光伏作为一个新兴热门行业,相关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不可避免,但正是这种竞争推动着我国的光伏行业走的更深更远。
 

四、调研成果

(一)深化政策主题,提高个人修养

  结合“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聚焦社会发展成就,团结引领团队成员增进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决心,奋发作为。通过对光伏智慧农业、“渔光储”项目的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了解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的基本原理,提高素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深刻理解“双碳”目标的具体内涵。

(二)线上线下齐发力,光伏宣传进万家

1、在暑期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在各大平台发表多篇光伏相关的实践推文,包括中青校园网、多彩大学生网、南财百舸网等等。总结各个阶段的实践成果,宣传光伏发展创新模式,比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等。团队成员积极转发,为绿色环保宣传做出贡献。
2、团队成员线下实际走访了濉溪县南坪镇以及后吕桥新村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前面的文献查找与参观访谈,将光伏政策传达给基层的百姓,帮助村民接受理解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展。同时结合专业人士对光伏创新发展模式的解读,为村民们答疑解惑,推动光伏走进基层。
3、将线下和线上了解到的目前对于选择光伏产品的疑虑和建议在访谈中转达给光伏供应端,比如南坪镇的光伏安装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等等,促进光伏企业精准对接民众需求,调整完善自身产品,实现供需求对接。

(三)存在问题

1、通过文献调查,团队成员了解到安装储能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光伏电力就地消纳,但是团队成员发现白马农科园的光伏发电直接输往国家电网,仍然存在储能系统建立成本高昂的问题。
2、光伏板由于遮盖了部分塘口面积,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尚未有更深入的研究,且河蟹养殖塘口光伏板塘口不能使用无人机投饵。
3、居民在选择光伏产品时对运维难题、恶劣天气风险等因素存在的考量居多,导致目前仅有两成的调研人群安装了光伏板。

五、对策与展望

(一)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 对于安装储能系统:通过专业人士的介绍以及文献调查,团队成员了解到安装储能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光伏电力就地消纳,应推进户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开发。考虑农户经济情况,高初始投资额会打击用户安装积极性,应采取针对性激励措施,比如余电并网可增加农户经济收益,安装储能电池的用户给予一定补贴,设立合同能源公司,农民按照初始投资比例分配收益等。
  2. 后期水上光伏大规模建设的话需要制定相关标准,比如光伏板覆盖率,高度等。安装水上光伏板的情况下若要实现自动投饵,可以搭配轨道投饵机。
  3. 居民应自发的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仔细甄别光伏安装商提供的合同方案及光伏板的品牌和质量;光伏安装商应进一步完善运维体系,保障居民长期收益与安全,结合国家政策做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入户宣传,降低居民在合同方案合理性以及后期运维难题等方面的疑虑;组件、服务供应商应该进一步研发光伏技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二)发展展望:探索光伏创新发展模式

  在线下调研中,我们实际感受了“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光伏+”的模式已经应用到了很多行业,比如“光伏+交通”、“光伏+通信”“光伏+储能”等,真正实现光伏跨界创新,推动全社会的绿色能源普及和应用。未来,“光伏+”的模式还可以不断拓展,通过多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光伏发展空间。例如内蒙古磴口光伏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创新性地将光伏发电和沙漠治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光伏板下面种植沙生植物,光伏板的遮阴效果与植物抑制扬尘的属性相辅相成,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玺.谈“双碳”目标下广西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术与发展[J].红水河,2022,41(02):80-83.
[2]孙亚娟,焦镜泽.户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经济性分析[J].农村电气化,2022(07):75-78.DOI:10.13882/j.cnki.ncdqh.2022.07.020.
[3]杨洪雷.分布式光伏工程建设管理浅析[J].上海节能,2022(06):756-758.DOI: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22.06.016.
[4]张芳,邹俊.“双碳”目标下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02):53-57.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22.02.010.
 
时间:2022-08-27 作者:郭根锦 侯亦丽 来源:团队成员调查采访 关注:
  • 稳步前进!青心砺行实践队暑期实践活动品牌制作有序进行
  • 广财学子三下乡:推进安全生产数字化,打造智慧化工园区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