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增多使社会更加关注起老年人的福利问题。而目前在公交方面,大部分城市都对满足一定年龄要求的老年人实行乘车优惠制度。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公交公益性的特点,但老年人免费乘车也带来诸多问题。
“剧变”2020年-2021年,淄川区逐渐实现了各路公交车集约化运营和公交车油改电,设置“主城区公交+区间公交+各区县内公交”三级线网,使公交向统一正规、便利快捷、惠民利民跨出了一大步,满足了市民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公交出行需求。
油车变电车、售票员换为无人售票、个体户统一为公交公司管理、“招手即停”改为逢站停车……巨大的改变一时间有些让人手足无措。但不论如何,“城乡公交一体化”为人们带来了出行便利,提高了城市生活品质,总体上说,确实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
未来在现有的城镇公交网络,继续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所有行政建制村全部通公交,也会不断改革现有制度,使公交车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图为淄川区“老”柴油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
实地采访在实地采访调查中,有些人表示,老人免费乘用公交优惠政策实施以后,老年人乘车数目大增。他们表示,一些身体硬朗、生性好动的老人,靠着公交车免费政策,跑遍了城区乃至郊区城镇的许多地方,一些老人甚至几乎天天到便宜的地方去买菜,还有一些老人坐车只是为了玩乐,并没有特定的出行需求。可见,免费政策大大激励了老人的公交出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图为实地采访照片
在采访中也有一些人对公交车的老年人免费政策持赞成态度。他们说:“现有的公交车优惠政策可以让老年人多外出走走,很好。”但他们也提到现有免费政策的不足是“老年人尽量不要在早晚高峰出行,不要耽误年轻人上班。”
网上调研而我们团队从网上了解到,全国许多城市都对老年人乘公交有优惠政策,不过各地政策稍有不同,有的为免费乘车,有的为限定免费乘车次数,有的为限定免费乘车时间,还有的是现金补贴。
但从网上搜索的资料来看,各地的优惠政策下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赞成的声音存在,但其中上海市实行的现金补贴政策却是让人眼前一亮。
2007年10月,上海市推出了“70岁以上老年人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政策,并随之统一制作并发放了可计次的专用乘车卡,即“敬老服务专用卡”。2016年,上海终止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改为给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在政策实施首个工作日,老年乘客锐减八成。
上海变“无限化暗补”为“定额化明补”,福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了覆盖面,而且更加公平,也有利于减轻交通压力、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将福利的选择权交还给了老年人,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虽然政府的投入变大了,但经济效益却达到最大化,在公共政策更为精准的同时,社会各界的乘车行为也将更为理性。
建言献策为了让公交出行更好地为全民带来便利,更好地进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我们实践团队提出了以下想法:
第一,引导和倡议错峰出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宣传,请老年人尽量不要在早、中、晚客流高峰期出行。为上班、上学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公交出行环境,减少拥挤。
第二,高龄老人乘坐公交车出行,要有人陪护。由于老年人身体等原因,自我防护能力减弱,近年来社会车辆增加,道路情况复杂,公交车在行驶途中,为避让车辆、行人,难免有采取紧急制动的情况,不时造成老年人在公交车上跌倒受伤,加大了公交企业的责任和经济负担。
第三,将乘坐公交车“暗补”改为“明补”。关于价格的制定,一方面要考虑老年人乘坐公交车的福利性;另一方面要考虑价格机制的作用和效果。这样做既克服了由于“暗补”带来的浪费,又能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体现了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