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苏州农村妇女就业情况,了解其在互联网视域下就业的机遇与挑战。2022年8月15日到17日,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妇女就业”调研小队前往苏州市典型区域开展田野调查。
线上调研策划,认真统筹准备实践团队于线上举行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团队指导老师余栋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旨,并对组员作了详细分工安排。他指出,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苏州特色产业吸纳就业的实际情况,也能够有效锤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深入实地探访,传承古镇匠心2022年8月15日,调研小组走访了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乔麦老师的工作室。乔老师表示木版年画起初在苏州的整体环境并不太好,经历了年画行业低潮后,乔老师仍秉持初心,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也重新回归对传统事业的尊重与推崇,才使得苏州木版年画家喻户晓。作为非遗传统手工艺,互联网的发展并未对工艺本身有影响,仍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主。如今互联网平台飞速发展,直播带货等方式日趋流行,但由于工作室规模较小,对于网络营销等手段缺乏专业技能,木版年画的销售范围仍是在私域内居多,宣传推广范围仍处在个人及小群体的朋友圈内。同时,此类艺术品对制作者而言亦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所以并不能吸纳大量工作者,工作室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走近一架绣棚,对话十指春风2022年8月16日,在吴建萍刺绣博物馆中,调研小组了解到苏绣从业者以女性为主,大部分绣娘属于苏绣世家,每天在工作室内刺绣。互联网也为苏绣传播提供了新视角与新平台,基于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记录日常刺绣工作,有效拓展了苏绣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名气较大的苏绣从艺者开始创建个人品牌,进而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调研小组也了解到,为推动苏绣高质量发展,苏州市政府部门也发布了《苏州高新区促进苏绣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开展就业培训,支持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采取了支持技能培养,开展研学项目等系列鼓励措施。
联系农村妇女,体察就业形势2022年8月17日,调研小组线上联系了部分苏州农村妇女工作者,开展了半结构式访谈。年龄层主要分布在30-50岁,整体逐渐趋向年轻化。她们结合家乡特有文化或资源,自主创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当然,调研小组也发现,互联网赋能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活动尚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线上营销团队建设、吸引流量等方面。
结语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女性的就业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第三产业正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本次调研,调研小组深刻认知了互联网视域下农村妇女就业的机遇与挑战,也了解了妇女在推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功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校园深入实地,才能观得社会真貌。
团队: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妇女就业”调研小队 指导老师:余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