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学子三下乡:坚定人民立场,传递助残力量
为了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响应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主题的同时对深圳市残障人士创业就业现状有更全面的认知了解,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一夏好运团队于8月3日至7日到达深圳市龙华区开展为期5天的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夏好运团队通过人物深度访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实践形式,深入调查龙华区残障人士代表性帮扶机构以及现代化基层治理相关情况,探究深圳市助残事业目前发展的程度、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站品牌”。团队由点到面,分别了解了其中发展成果较为丰硕的典例如憨小孩烘焙空间、由政府重点帮扶的IC爱创空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北站社区。
第一站:憨小孩烘焙空间
在憨小孩烘焙空间的调研过程中,团队重点采访了憨小孩烘焙空间的负责人郑智元先生。通过采访,团队了解到创办烘焙屋的想法来自于台湾帮助唐氏综合征人士的成功案例,采用烘焙的形式可以让残障人士碰撞出更多生活的火花,将自己一些有趣的想法变成美味又可爱的面包。憨小孩”起源英文“HandShowHigh”,寓意“手举高高”,蕴含“我能,我可以!”展现出残疾人奋斗、自信和顽强的精神,也代表对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认同、赞许和支持。烘培空间还有专门邀请面包师傅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并且每一款产品,都有详细的配方图解,里面有详细步骤配合图片讲解,以及详细配方比例。政府在烘焙屋走上正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场地以及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支持。现憨小孩烘焙屋的生产环节已经基本完善,目前致力于在周边社区开设更多销售点,形成其自身的销售覆盖网络。负责人郑先生在采访中提到说“残障人士群体对工作很负责,很认真,有着自己的想法去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
团队还采访了憨小孩烘焙屋的店长余强。当问及对于处在就业困难中残障人士有什么想说的时,他用手语表达了残障人士就业其实不太适合太复杂的人际环境和会受到社会偏见的困扰并且十分感谢龙华区助残事业发展对残障人士带去的帮助。如龙华区助残事业之中的一些企业给聋哑人士提供了合适的岗位与机会,包括以聋哑人士为主的上门家政,洗车以及面包咖啡等服务行业工作,已经为聋哑人士提供了上百个工作岗位,成为了聋哑人士在社会中的一个港湾。余强先生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听障人士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造福一方残疾人,应顺势应时,抓住机遇,积极实践,在创新上、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站深圳市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IC爱创空间
在走访憨小孩烘焙屋后,一夏好运团队深入深圳市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IC爱创空间,探究深圳市龙华区助力残障者多元化就业创业的模式和机制。在龙华区残联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2021年11月12日,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IC爱创空间)被省残联认定为首个“广东省省级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对IC空间的空间分布、运行模式等有个初步了解,团队在基地负责人胡先生的介绍和引导下实地参观走访IC爱创空间。通过走访,团队可以看见员工们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的成果和作品,以及正在绘制设计模型的员工们。基地内运行有序,设施齐全,环境优越,还包括盲文书籍阅读区、无障碍空间3D投影体验等具有特色的部分。同时,团队了解到目前 IC 爱创空间孵化的均是残障者自主创业型的工作整合型社会企业,具有可行性的商业模式和持续自我造血的能力。一共包括 22家机构100多名工作人员,68%为残障人士,涉及软件开发、AI 人工智能、3D 打印、芯片设计、视觉设计、翻译、 文创研发、手机维修、盲人按摩、心理咨询、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健康养生、电商、视频 拍摄等多个行业及服务。比如“深圳市互联心科技有限公司”、“春雪会计”、“慧心咨询中心”、“深圳市欧 大翻译有限公司”等等。其中IC空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沟通着残障人士与企业,为残障人士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心理支持、创业孵化、技能培训、资源整合,即六位一体的服务。此外,团队还了解到政府和社区在就业创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对接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残障人士打造出一个多元创新的空间环境。不仅如此,还营造了一种团结互助的助残氛围。其中基地的墙上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等的字样,基地里积极向上的氛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加入到基地当中进行就业创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疫情背景下,基地是如何更精准化地助力残疾人士,团队对基地负责人胡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团队了解到基地会对残障人士进行专业化培训及个性化匹配,利用平台、资源等优势,根据企业需求、类型匹配等筛选出合适的岗位后,再推荐给残障人士挑选。不仅如此,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助残扶残,龙华区民政局(残联)率领社会企业,先后20次深入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凤山、巴马、东兰、罗城等地,开展居家就业岗位培训、心理辅导、短视频农产品带货等技能培训,帮助600多名残障小伙伴实现就业增收。同时在凤山县残联牵线搭桥和支持下,与爱心企业发起了由政企联手策划实施、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的“五个养猪人”公益扶贫助残养殖项目。 凭借当地天然养殖的优势,通过定制年猪、天然喂养、线上养猪、智能呈现等方式帮助残疾人圆创业梦,弘扬”爱心助残圆梦”的正能量,探索“互联网+N”的公益助残新模式。截至目前,基地已做好三年规划,计划助推残障人士就业创业质量提高,扩大助残范围及规模,助力更多的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在对基地成员郑女士进行专题访谈时,团队更加详细地了解到基地所带给残障人士的实质性的帮助和影响。郑女士表示基地为残障人士就业提供十分舒适的办公环境,一起工作的残障人士都十分友好善良,没有被孤立的感觉,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入驻到基地里能让更多残障人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站北站社区
一 夏好运团队于实践期间的最后两天走访了北站社区,了解社区党建、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方面的情况。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点展示了社区党建工作,以及共建和美家园的愿景。在参观走访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团队观察到服务中心在疫情背景下仍然能够安全有序地组织进行轻松有趣、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让居民参与其中,提供方便快捷的业务线上办理和专门的核酸采样场所,积极落实把民生作为最大党建,持续做好解民困难的暖心工作如完善综合窗口服务、推动服务资源下移、加强服务力量保障、开展车站便民活动。北站社区调动全体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坚持社区的事情由大家商量,构建起保障社区治理居民全程民主参与、发展成果全社区共享的“一社三会”(居民代表议事会、社区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治理结构,积极构建社区共治共享新格局。团队深入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北站社区的嘱托——“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截至目前,北站社区也还在不断地完善,稳步地向前发展,展现出属于北站社区活力与潜力。
在整个实践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比对各个助残机构的发展情况,更加立体直观地感受到深圳市助残服务方面的发展进程。通过对各个负责人及员工代表的采访调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政府对助残行业方面的积极帮助。团队将通过这几天的实践调查结果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机构做出宣传方案建议并总结相关方面发展不足,促进大学生对目前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困难的了解,带动当代大学生参与相关行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团队在未来将会持续关注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服务的发展,积极参与助残扶残的志愿活动,助力残障人士在未来能更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