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学子三下乡:赏南洋风情,品侨乡记忆,助乡村振兴
赏南洋风情,探索发展模式
实践团队于首日前往位于台山市海宴镇的五丰村东南亚风情园进行实地观察,感受当地侨民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歌舞艺术,考察记录当地旅游接待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旅游配套措施的建设状况。
通过对五丰村东南亚风情园多方位的考察,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五丰村基层干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导向,完善雨污分离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地标广场、东南亚美食街、东南亚风情园及表演场馆等设施,同时推动当地以斑斓、香茅、富贵竹等特有作物的种植业由增产转向提质,做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由此点亮了滨海农旅名片。人气急升也促进了该村产业兴旺和经济发展,疫情前单是斑斓条的销售额,一年就有300多万元收入。五丰在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上下了真功夫,既保留了“侨村特色”,又保留了绿水青山,村民的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年均可支配收入达 28800元,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五丰村如今的成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典例,最突出的便是充分发挥其归侨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整洁村容村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科技、媒体技术,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发展了”农业+文旅“模式的特色产业。
品侨乡记忆,挖掘旅游资源
实践团队参观了位于东南亚风情园内的台山市归侨文化博物馆,其作为村级公益性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非国有的归侨博物馆。博物馆建立后的首个国庆黄金周,2020年10月3日,博物馆迎引来了第一轮人气高峰——单日参观游客数量突破3000人次,达到3106人次。10月1-4日,该馆共接待游客逾万人次。
博物馆创始人向村内归侨村民收集了多达千件的各类旧物件作为展品展出,目前馆内藏有归侨在海外或回国后的日常品、收藏品、旧照片、书信等物件,其时间、地理范围可追溯至上世纪40、50年代的东南亚13个国家地区。通过观看馆内展品讲解,成员们深刻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侨务工作的开展成就、海宴华侨农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归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记忆。
访出彩人物,学习民族精神
团队成员联系到了博物馆创始人之一的归侨二代许慧凌女士,以及原五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金灿。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许慧凌建立“侨友乐”公众号、经营特色饮料店来宣传五丰村侨乡文化、吸引游客的事迹,以及陈金灿放弃城市优渥环境下乡、带动当地村民建设五丰村东南亚风情园旅游项目、开辟扶贫助农直播间的故事。
从他们二人不同生活、职业背景下,作为个人对于海宴镇五丰村及海宴华侨农场建设做出的贡献中,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以他们为代表的当地人民热心于乡村经济文旅产业、投身于乡村全面振兴进程的不懈奋斗、敢于创新、团结友爱、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
截至目前,本次调研活动已经取得圆满结束。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快乐汪汪队”队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调研实践过程中得到转化与应用,提升了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自身回归乡土、回报社会的使命感,树立了积极包容的择业观念,为个人未来投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征程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时间:2022-08-24 作者:谢海桐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 快乐汪汪队 关注:
- “孔孟之乡”迎双减,工大学子在纪实
为了了解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果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观‘双减’,察民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全
- 08-24
- 传承红色基因,追随红色记忆
- 暑假社会实践已拉开帷幕,南航学⼦热情满满,再次踏上祖国的每⼀个⻆落
- 08-24
- 江淮大地逢“双减”,工大学子在纪实
- 为了了解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果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观‘双减’,察民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全国
-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