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东南精神,铸就大国良医

回望百年风华,在1926年的上海,在那个充满激情而又动荡的年代,一群怀着医学救国理想的爱国志士,以一腔热血担使命的信念,创办了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东南医学院。一代代安医人披荆斩棘,在医学的道路上挥洒着汗水与热血。从1932年东南医学院师生满怀爱国热情,以医报国,积极响应号召,参加战地救护活动,支持淞沪抗战,并组建援黑救护队,要求国民政府北上抗日,到一位位投身革命,三过草地走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安徽医科大学始终以医学报国为己任,辗转三地四易校名,始终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东南精神绵延于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镌刻于一代代安医人的记忆中,似耀眼星辰,指路引航。“医”路勇敢前行,2022年6月,我随着安医大“怀望东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徽医科大学怀远旧址——怀远一中,开展党史校史学习教育,重温红色历史,传承“东南精神”。在怀远一中,随着怀远县教体局张士军主任和怀远一中退休教师孙树基的步伐,我们先后参观怀远教会建筑旧址、护士桥、东南医学院校门遗址及东南医学院旧址纪念碑等地,感受内迁精神,牢记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回望砥砺征程,铭记韶光岁月。张士军主任及孙树基老师希望我们牢记东南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认真实践,铸就大国良医。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定不忘初心,抚今追昔,做好东南精神的传承者。
在看望安医大老校友曹淑芳的过程中,曹奶奶讲述了她那时学校的食宿情况,并和同学们就现在的校园的食宿情况进行比较,引发大家热烈讨论。她还耐心的介绍了她当时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况、实习经历等。作为当时全县第一个大学生医生,她一开始几乎全科接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常常需要向书本这位老师请教,并使我们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意义。曹奶奶向我们介绍,通过书本学习,她成功帮助下巴脱臼的病人复位,并在怀远县境内率先掌握了结扎手术等生动的案例,激励着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融合。此外,曹奶奶还拿出部分珍藏的毕业证,获奖证书和老照片向我们展示,队员们看到后非常的感叹,立志以曹奶奶为榜样,今后定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认真践行“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朝着大国良医的方向出发。
百年校史上,一段段鲜活生动的事迹是由校创造的,一幕幕激荡人心的画面和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每一帧的安医记忆,都值得永远铭记。先辈们在安医谱写了他们的韶光岁月,新一代安医人也在砥砺前行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安医故事。唯知性合一方为贵,唯自强不息方登高。我们欣逢盛世,必当不负盛世,笃定报国之志,铸就大国良医。
 
 
时间:2022-08-24 作者:吴昊天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关注: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