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燃梦,携手并行——南京师范大学“POD”团队开展残疾人服务调研活动

助残燃梦,携手并行——南京师范大学“POD”团队开展残疾人服务调研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残疾人服务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根据数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残疾人数量会达到10000万人,残疾人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当前社会残疾人服务情况、提高社区残疾人服务水平,7月24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计电学院“POD”团队一行六人前往昆山市万丰苑小区庙灯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为保障社区调研的正常开展,小队成员提前联系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在征得同意后来到社区开展实践调研。下午一点三十分,小队全体成员于社区服务中心集合,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实地调研。队员首先采访了旁边便利店店长,店长在填写问卷的同时,也与我们进行了交流。她提到,残疾人的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可能关系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保障就业,也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条件。针对这方面问题,“POD”团队也是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重点保障残疾人就业,联合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组织等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开办残疾人社区课堂,加强残疾人技能培养以及残疾人就业指导,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分类施策予以帮扶,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例如盲人按摩等。接下来,小队对小区保安进行了采访。他在小区任职多年,了解本社区的相关志愿服务。保安表示,本社区的残疾人服务活动种类繁多,照顾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属于是相关服务与配套设施完善的社区。在小队成员询问他是否参加过这些活动时,他表示并没有。而通过后续的一些调研,“POD”团队了解到,由于工作压力、工作时长等各种原因,大部分人很少或者没有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工作者通常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社会志愿者且人数较少,每个社工需要负责二十到三十名学员不等。由于这些社工没有接受过与社会工作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较缺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而且由于工作量大,学员较多,在开展活动时,一个社工很难注意到每位学员的感受、表现,这就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成效。同时,由于残障人士的需求差异、年龄差异较大,也使得社区服务变得更为复杂。
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同时,“POD”团队开展了线上的问卷调查,通过向周围居民分发问卷、网络上大规模收集问卷,获得大量数据。问卷共有十个问题,其中包括是否了解本社区对残疾人的服务建设、认为残障人士更希望获得哪方面的帮助等等。有人提出了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考虑到残疾家庭在抚养或赡养、长期照护、治疗与康复、精神压力等各方面承受巨大负担,应该将社区残疾服务建设聚焦于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托养难题,建设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把残疾人之家建设成为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惠残业务办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完善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志愿服务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文体娱乐、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
当前社会,残疾人的数量逐步增加,相关的志愿帮助活动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一,通过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托养、居家托养等方式,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社区托养服务。第二,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为残疾人生活提供便利。第三,大力推行易地扶贫安置社区规范化建设,包括组织残疾人协会,建设残疾人之家,组建志愿助残服务队等。不少居民在填写完问卷后,表示他们愿意大力支持社区残疾服务建设,表明残疾服务建设是衡量一个社区基层服务是否完善的“铁标尺”。在多方面的配合下,完整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将会建立,残障人士的生活水平将会得到巨大提升。

 
时间:2022-08-24 作者:陈思愉 顾李易 王健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王健烨 关注: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