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燃火, 渠泽万乡|武汉大学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精神调研纪实

7月31日到8月6日,由来自武汉大学的18名林州籍学子组成的暑期实践队来到林州市各镇村,开展主题为“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青春献礼二十大”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采访22名当年参加过修建红旗渠的老人、整理口述史料等方式,重温峥嵘岁月,展示青春风采,让红旗渠精神在青年学子中闪耀出彩。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先后来到林州市伯文村、魏家庄、东街村、付家河村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地对22名不同身份的修渠老人进行了采访。他们当中有曾经飞檐走壁的铁匠,有出了名的“红旗渠上好石匠”,有带领过学生修渠的人民教师,有当年运石料运粮食的学生,也有刚结婚便上渠的新娘子。


山高处,得用大粗绳拴着人,晃到崖边用脚一蹬,往后撤,回去时再用锤子凿石壁。还得瞄准,瞄不准就会撞到石壁上或者翻下去。凿出来石头孔,灌进去炸药,把炸药捻引到山上连到一起引燃。”现年75岁的郝迷存老人对自己18岁参与红旗渠高空凿石的情形依然清晰地记得。

吃淡饭不怕腥,雪下三尺不停工”“吃饭不论晚,做活不论点”质量第一,百年大计” “大战冬雪天,不怕风雪寒,鼓足干劲冲破天,双手端起太行山,红旗渠任务坚决完”现年91岁的魏玉锁老人精神抖擞地给实践队成员讲述了当年修渠工地上流传的许多小曲。作为最初参与修建红旗渠的一批人,年轻的魏玉锁在渠上一修就是六年多,是当年渠上有名的石匠。“南至桑园北至田家沟,36座桥上的3种石头,都是我一个人做下来的。红旗渠上的那座24.8米的大桥,我也参与了修建。”老人自豪地说。

一段段往事记录了修建红旗渠时的真实场景,一个个故事再现了那段战天斗地的难忘岁月。修渠人在老去,但红旗渠依然在灌溉着林州大地、滋养着林州儿女,红旗渠精神永远是激励着无数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走近修渠老人,聆听老人们讲述饱含着热泪的修渠故事,身为00后的实践队成员内心充满了震撼和感动,艰苦的自然条件没有打败林县人民,在伟大理想的召唤下,林县人民展现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和“愚公移山志如钢”的坚定信念。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身为青年人,他们一定要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更加闪耀出彩。
脚下有泥土,青年有力量。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根据现场音频整理形成了22个人的访谈记录。他们将回到学校,让这些珍贵的采访资料被更多同学了解,让红旗渠精神在青年学子身上焕发生机,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时间:2022-08-23 作者:郭昱萱 杨程博 来源:武汉大学 关注:
  • 加快推进东线水源地水权改革 保障南水北调一江清水向北流
  • 人才兴,乡村兴
  • 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青研团实践队赴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 08-24
  • 听其内心声音,伴其健康成长
  • 在炎炎夏日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活动,在访谈老师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了解了教师的意义,也为我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指明了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