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孙米奇:十六载坚守见证铁路智能化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青轨新象 马镜茹 张云帅
         2025年8月31日,青轨新象团队马镜茹采访武汉铁路局线路班孙俊奇——从 2009 年退伍入职至今,这位铁轨守护者用十六载春秋,经历了中国铁路从老经验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

         初入铁路系统,在老师傅当学徒的日子里,他每天扛着道尺沿铁轨步行,一公里线路要弯腰测量数十次轨距;清理铁轨旁的碎石靠铁锹,钢轨除锈用砂纸反复打磨,遇到小裂缝只能用夹板手工固定。 孙米奇回忆,彼时铁路养护全凭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遇到恶劣天气还容易出现疏漏,“当时就盼着能有‘省力气又准’的好法子”。
2010 年的抗洪抢险,连续一周的暴雨冲垮了负责路段的边坡,泥土与石块将铁轨埋了近半,多趟旅客列车面临停运。接到抢险指令后,孙米奇与30余名同事顶着瓢泼大雨集结,徒手搬石块、用铁锹清淤泥,累到极致就蜷在路边草堆上歇几分钟。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在列车通行前抢通线路。“看着火车载着旅客平稳驶过,满身泥泞和疲惫瞬间就散了。”孙米奇说,正是这次经历,让他真正读懂“铁路畅通”背后连着千万家庭的平安与期盼。

         随着铁路技术革新的浪潮涌来,孙米奇的工作渐渐“换了新模样”。小型捣固机、钢轨打磨机取代了繁重的手工劳作,智能轨检仪、轨检小车陪伴着日常巡查。团队协作模式也随之升级,不再是扎堆埋头干,而是专人操作设备、专人分析数据、专人现场处置,分工更精细,响应更迅速。
        十六载春秋流转,孙米奇从青涩学徒成长为岗位骨干。谈及未来,他眼中满是期待:“希望轨道施工能实现全自动化,这样不仅我们干活更高效,还能让家乡的铁路更便捷,老百姓的日子更红火。”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像孙米奇这样的铁路人。他们扎根一线、坚守奉献,既是铁路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实践者。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国铁路正朝着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稳步前行,而这些铁轨上的守护者,也将继续用坚守与担当,护航每一趟列车的平安通行。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