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7日,长安大学“民风共话石榴籽·青春星火赴边疆”暑期实践队在指导教师肖雅蕊的带领下,赴新疆伊犁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通过校园宣讲、文化体验、历史研学等多元形式,深化青年学子对边疆民族文化的认知,搭建起内地与边疆的文化交流桥梁。
在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实践队队长石志疆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开展宣讲,结合长安大学学子的奋斗故事,向当地高中生传递“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并通过播放校园宣传片、分享专业特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互动环节中,队员们耐心解答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问题,为边疆学子搭建起了解内地高校的“窗口”。
走进伊犁汉人街大巴扎、喀赞其民俗区,实践队沉浸式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在六星街“手风琴角”,队员们与退休教师何立志交流乐器文化,学习手风琴弹奏技巧,并共同唱响《我们新疆好地方》,用音乐打破语言隔阂;在维吾尔族居民家中,队员们品尝手抓饭、馕坑肉等特色美食,学习进门脱鞋、洗手等传统礼仪,通过拉家常深入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现状与文化传承,切实体会“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此外,实践队还前往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在林则徐纪念馆,队员们通过文物、史料感悟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精神,理解爱国情怀对边疆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州博物馆,从草原石人、丝路货币到“百年发展之路”主题展览,队员们系统梳理伊犁地区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脉络,深化对“民族团结是边疆繁荣基石”的认知。
据了解,本次实践活动累计覆盖当地师生、群众数百人,实践队整理照片、视频素材近百个,撰写实践报告与论文多篇。队员苏巴提·赛麦提在心得中写道:“伊犁的美食、美景与热情的人们,让我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明白青年应肩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