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
,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多彩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下乡支教
新闻中心
大学生活
学习范文
校园文学
搜索
多彩大学生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内容
象山非遗竹根雕——如何与新时代传媒紧密结合?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数智传薪团队
早上九点半,十人的实践团队在象山集合。团队先复盘了一遍团队分工协作任务分配以及行程安排,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时间表。团队再次强调了“数智传薪”的核心和实践目的,并以“非遗进课堂”为本展开了实践。
午后两点,团队成员来到了象山县德和根雕艺术馆,对象山的竹根雕非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团队成员很快被“渔樵耕读”主题展区的《渔港晨曦》吸引,上面的展牌介绍道:“象山竹根雕始于宋代,明清时随渔民出海贸易传入浙东,现在国家级非遗项目里,它和渔民号子都是咱们的‘文化名片’。”
在“根脉溯源”展厅,玻璃柜中陈列着百年前的竹根雕工具:磨得发亮的刻刀、泛黄的图谱手稿,等等。过去,渔民出海前会雕刻“海神像”祈福,这些作品里藏着象山人对海洋的敬畏。然而现在的竹根雕作品却越来越少了,墙上的传承谱系图里,第四代传承人已年过六旬,第五代却仅有三人。
角落的电视屏在循环播放雕刻过程,但画质很模糊。团队成员立马联想到了VR影象:“要是做成VR教程,学生能360度观察运刀角度。”团队成员还想到了可以在竹根雕的展板上加AR标签,扫码就能看到作品背后的渔民故事。
傍晚六点,团队成员在艺术馆的茶歇区整理笔记,粗略总结了以下几点:1、竹根雕的文化和历史厚度深度够;2、竹根雕及其背后的非遗文化缺少触达年轻人的钥匙;3、“数字化、互动性、故事化”是我们要赋能的方向。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普法宣讲入社区,青春护蕾守童心
2025-09-05
法治润童心,关爱护成长
2025-09-05
“井冈情·中国梦”:红色精神铸魂,青春使命担当
2025-09-05
象山非遗竹根雕——如何与新时代传媒紧密结合?
2025-09-05
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追寻红色足迹·践行时代使命”暑期社会实践第一站——延安革命纪念馆
2025-09-0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一键复制网址
投稿流程
|
投稿须知
|
常见问题
|
积分充值
|
多彩大学生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8
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