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践行“双碳”进社区! ——河海学子以水能融合科普绘制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河海大学“指间绘梦·心语相伴”声悦星辰公益团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推动水能融合知识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河海大学“声悦星辰·言传水韵”实践团于7月15日至16日在兴隆街道积善社区成功举办“江河共济调南北,水能同源创未来”科普夏令营。实践团成员以科普为桥,以实践为媒,带领青少年探索水能转换的奥秘,为社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探索水资源奥秘与清洁能源未来的知识之窗,让节水、护水的理念在实践中扎根,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节水护水、绿色发展的种子。
         7月15日课堂以“水润万物,智解水韵”为主题。实践团成员精心策划,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水知识盛宴。在“水知识科普讲堂”中,实践团成员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和互动性强、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重点讲解了被誉为国家战略工程的“南水北调”工程,阐释其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孩子们聚精会神,跟随志愿者的讲解,在方寸屏幕间领略了祖国江河的壮阔与水利工程的伟大;“节水妙招分享会”中实践团成员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生活出发,共同探讨节水护水的小窍门。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家或从书本、网络学到的节水经验,如“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实践团成员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珍惜每一滴水”的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人心。”水利工程模型制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团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分组合作,动手制作“三峡大坝”的简易模型。从理解大坝的结构功能,到一步步拼接、组装,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模型搭建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了巨型水利工程的宏伟与精妙,为后续学习水能发电原理打下了感性基础。
         7月16日“激昂水利,创制动能”主题课程,重心转向水能与清洁能源的探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水能融合与碳中和”课堂中,志愿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解,为孩子们讲解了自然界中神奇的水循环过程、水力发电清洁能源利用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水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实践团成员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阐释了发展清洁能源对于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意义。课堂还融入了“绿色出行四部曲”“家庭节能小贴士”等实用的环保生活技巧,鼓励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为了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实践团带来了水力发电实验模型套件。实践团成员巧妙地利用“水流推动风车旋转”的日常现象作类比,形象地说明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并简要介绍了真实水电站的运作机制。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分组动手组装属于自己的小型水力发电模型。从辨识叶片、齿轮、发电机等核心部件,到小心翼翼地安装、调试,再到最终看到水流驱动下小灯泡成功亮起的瞬间,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成就感。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在亲手实践中深化了对能源转换原理的理解。
         此次夏令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社区的生动实践。河海大学的青年学子们依托学校深厚的水利学科背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精心设计互动环节,有效激发了社区青少年学习水科学、关注国家水安全与能源战略的兴趣。活动获得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参与家长的一致好评。积善社区负责人表示,此类高质量科普活动有效填补了社区科普资源的不足,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学科优势与青年智慧,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打通水利科普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更多元、更长效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在更多青少年心中勾勒出水利世界的壮丽轮廓,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通讯员王若涵盛博琳李美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