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艺启稚肩,梦耘新芽”童梦护航团的34名成员先后走进南京市江浦街道老虎桥社区,开展为期33天的暑托班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扎根社区,协助暑托班的日常运作,同时将专业所学化作守护与启迪的力量,为孩子们的快乐暑假保驾护航,开启了一场知识与梦想交织的成长之旅。

一.专业赋能·播撒探索种子
实践团成员将课堂所学化作滋养童心的养料,依托园艺、园林、中药等专业特色,精心策划了系列植物科普主题活动,致力于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实践体验,在孩子们心中点燃探索自然的火种,激发无限的创造力。
(1)园纳百植,艺养心神——园艺作物介绍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举办了一场以思考为核的自然启蒙课。成员们从花卉、蔬菜、水果的视角,讲述园艺作物背后的趣味故事。课程以热带作物为例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生存之道,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提问激发孩子们主动观察、提问、联系环境寻找答案的科学思维,领悟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平衡;同时,成员们通过剖析植物生存策略,唤醒孩子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种下守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意识。

(2)花叶寄情,墨香留韵——干花书签手绘
7月24日,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干花书签手绘的活动。在科普干花知识与保养方法后,孩子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亲手制作干花书签。挑选干花、创意粘贴、点缀流苏、覆膜定型,每个环节都充满乐趣。孩子们挥洒创意,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书签,动手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悄然提升。

(3)古囊驱蚊,童趣探香——驱蚊香囊科普小课堂
7月30日,实践团带来一堂穿越古今的驱蚊香囊科普课,从战国起源娓娓道来,追溯香囊的历史流变与独特魅力。在详细介绍其功效与适用人群后,课堂聚焦香囊中的奥秘——神奇的中药成分。通过趣味十足的“猜中药”互动游戏,孩子们亲手触摸、细嗅辨识,亲身感受不同药材的独特气息与形态,深刻领悟古人的智慧结晶。课堂最后,实践团成员引导小朋友们一起完成驱蚊香囊的制作,让传统技艺在稚嫩的指尖焕发新生,点燃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而小小香囊也成为文化启蒙的生动载体。


此外,“种子的萌发”、“识金陵草木,探生命之美”南京本土植物科普、热带雨林植物科普等主题课程相继开展。系统化的科普教育,不仅传授了植物学基础知识,更培养了儿童的科学思维,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彰显了高校专业教育服务社区的社会价值。
二、红色铸魂·厚植爱国情怀
实践团聚焦红色基因传承,原创设计“童学党史,巧做党心红”主题教育活动。课堂上,志愿者生动讲述党徽党旗的深刻内涵与光辉历程,引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探寻其诞生与演变的壮阔史诗。通过对比红军帽的峥嵘岁月与现代军人的飒爽英姿,革命精神的赓续与时代新貌在孩子们眼前生动展现。引人入胜的“鸡毛信”故事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娓娓道来,如春雨般润泽童心,悄然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为深化认知,活动创新融入粘土手工环节。孩子们兴致盎然,用灵巧的小手将赤诚的敬意凝于指尖,精心塑造出鲜红的党徽、飘扬的党旗和象征光荣的红军帽。红色故事激发的情感共鸣,在手工创作中沉淀为爱党爱国的自觉表达,最终凝结为十余件充满真挚敬意的红色作品,实现了思想启蒙与价值塑造的自然融合。
三.青春筑梦˙绽放振兴之花
33天的社区深耕,实践团以专业学识浇灌童真梦想,用汗水书写青春华章。这场服务既是园艺学子投身人才振兴的生动实践,更在基层厚植了希望的种子:当植物科普点燃科学好奇,红色教育赓续精神血脉,我们见证了专业力量如何唤醒社区未来。
此刻旅程虽落幕,但传承永续——我们播撒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坚守。未来,团队期待继续携手社区,优化活动形式,以爱为壤,以智为光,让承载文化传承与新风培育的“护航行动”持续赋能基层。当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那破土的新芽终将长成撑起明天的栋梁,这便是知行合一最壮美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