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森”灵奇愈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整装待发,一场以“守护绿色”为主题的校园环保行动,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拉开序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宏大的目标,此刻正转化为脚下的每一步行动,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行动范围覆盖校园多个核心区域。清晨的主干道上,往来脚步尚未密集,清洁工具已率先“上岗”:夹子精准夹起草丛边缘的塑料瓶,避免被雨水冲刷后渗入土壤;垃圾袋在手中逐渐鼓起,收纳着烟蒂、包装纸等零碎杂物。阳光慢慢升高,透过树叶缝隙洒在地面,映照着清洁后的路面愈发整洁,连空气中的尘埃似乎都被涤荡干净。偶有晨练的师生经过,看着清爽的路面,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绿化带是此次清洁的重点。平日里绿意盎然的灌木丛中,偶尔藏着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半截冰棍纸卡在枝叶间,零食袋被风吹进草丛深处,还有被踩扁的易拉罐半埋在泥土里。队员们俯身穿梭在绿植间,小心翼翼地拨开枝叶,生怕碰伤叶片,用夹子将这些“不速之客”一一请出。遇到深入泥土的垃圾,便轻轻扒开表层土壤取出,再将泥土回填抚平。被清理后的绿化带,重新显露出层次分明的绿意,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更显生机。

图为实践队队员清扫花丛中的异物 汤钊供图
操场的清洁同样细致入微。跑道边缘的排水沟里,常积着被风吹来的落叶与灰尘,队员们用小刷子仔细清扫,确保水流畅通;篮球场上的口香糖残渣、饮料渍,也被逐一擦拭干净。整个行动过程中,分工明确的节奏里透着默契:有人负责大面积清扫,有人专注于细节拾捡,有人及时收纳打包垃圾,每一个环节都衔接流畅。没有刻意的喧哗,只有工具与地面接触的轻响,以及偶尔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随着时间推移,队员们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但没人停下手中的动作。有队员体力不支,稍作休息便立刻归队;有人被树枝划破了手臂,简单处理后继续投入清洁。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让校园以最整洁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为实践队队员清理篮球场上的纸团。汤钊供图
当最后一袋垃圾被分类投放到指定地点,整个校园的面貌已悄然焕新:路面无杂物,绿化带无死角,操场无污渍。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环境,队员们虽然疲惫,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环保行动,远不止于环境的改善。每一次弯腰捡拾,都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身体力行;每一片区域的清洁,都是在为校园的绿色生态注入活力。它让“保护环境”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践——当看到同学们路过清洁后的草坪时自觉绕行,听到有人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绿色理念便在无形中深入人心。
未来,“森”灵奇愈暑期社会实践队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播环保理念,让更多人意识到,守护校园绿境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藏在每一次不乱扔垃圾的自觉里,藏在每一次主动清洁的行动中。青春的力量,将持续融入这片校园的绿意之中,用坚持与专注,守护每一寸土地的整洁与生机,让绿色成为校园最动人的底色。(通讯员:顾雪玉徐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