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徐倍萱)7月7日至13日,广东财经大学繁星筑梦实践队走进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开启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号召,以广东省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推广为核心,同时深度挖掘城口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寻二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红色文化为资助政策宣传增添历史底蕴,让资助政策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时代活力。
筹备篇:多方携手,搭建实践舞台 7月7日,繁星筑梦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徐海丽的带领下抵达城口镇。城口镇党委副书记李少锋、党委委员黄银凤等与实践团队举行座谈会。李少锋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城群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助学政策宣传意义重大,希望团队发挥专业与青春优势,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助学政策的宣讲者,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政策普及。
徐海丽感谢城口镇政府提供的实践机会,并介绍了实践计划,包括拍摄情景剧、走访困难学生家庭、政策宣传、支教等内容,期望在各方支持下,共同推动实践团活动顺利开展,为城群村发展贡献力量。座谈会后,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实地踩点,为后续实践调研做好充分准备。
拍摄篇:光影记录,唤醒历史记忆 为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实践队精心策划情景剧《一碗承诺》,巧妙融合当地红色元素与国家助学政策。队员们奔赴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课室、胜一理发店等多处历史遗址取景,用镜头捕捉时光印记。剧中,红军以碗许诺“家家娃娃能读书”,蒙晓(剧中人物)在资助政策支持下学成返乡教书,生动展现了红色精神与教育希望的传承。让红色历史在光影中“活”起来。
支教篇:知识领航,传递智慧力量 7月10日-12日,繁星筑梦社会实践团队在城群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暑期公益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志愿者担任授课老师,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数独、手工、硬笔书法、绘画等。其中,书法课以《七律长征》为范例,孩子们在笔墨间感悟长征精神;绘画课围绕爱国主题,用画笔勾勒对祖国的热爱。支教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欢乐,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智慧的火种,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政策宣传篇:花样宣传,政策温暖人心 为更好的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及助学贷款政策,实践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一是团队以《一碗承诺》情景剧为载体,融合资助政策和当地红色文化,让宣传更生动。二是团队还在城口人民礼堂门口设立“资助政策咨询点”,通过摆摊宣传、发放手册、问卷调研等途径进行资助政策宣传,让村民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三是团队在城群村委会会议室组织开展心理资助政策宣讲会,在向学生及家长宣讲政策的同时,鼓励他们探索自我内心世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系列举措让更多家庭了解教育资助信息,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红色传承篇:探寻历史,传承精神火种 队员们前往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数字展厅采集城口城群村红色文化传播的珍贵素材,为红色湾区宣讲行做好素材准备。实践团队邀请当地的孩子们参与红色故事宣讲录制,用童真且坚定的声音讲述红军长征中李谦战士的英勇故事。在纪念馆开展了“福字挂件DIY”活动,队员与游客积极交流,共同感悟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艰难险阻,每一个精心制作的福字挂件,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寄托着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与传承。让红色传承借助青春实践落地生根。
在这七天的实践中,繁星筑梦实践队用青春的激情与汗水书写服务篇章,在城群村播撒担当种子,收获了成长硕果。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青年在时代浪潮中的责任与情怀,为资助政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繁星筑梦实践队